通过名优茶品牌提升战略和大宗茶精深加工引进工程 打造西南特早茶核心生产区
■本报记者 简放鹏
今年,泸州市抓住国家“东茶西移”、省“茶产业千亿工程”发展战略机遇,通过名优茶品牌提升战略和大宗茶精深加工引进工程,发展茶产业,将泸州建设成为西南特早茶核心生产区、成渝有机茶产业引领核心区。
做大做强特早茶产业
为了发挥泸州市种茶历史悠久、茶树发芽全球同纬度最早的优势,做大做强特早茶产业,以提升泸州特早茶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泸州市按照“突出特早、挖掘大宗、提升品质、发展品牌”的发展思路,以纳溪区和叙永、古蔺南部山区为双核心,狠抓绿色有机生态茶园建设,树立“泸州特早茶”品牌形象;挖掘泸州茶文化,发展茶主题旅游产业,使茶产业成为泸州农民增收、农业转型的特色支柱产业。
泸州市将围绕建设茶产业基地,实施良种繁育基地建设、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产后处理和加工体系、展示交易平台等,重点抓好优化产业布局、创建种植示范基地、拓展产业功能等方面的工作。
按照泸州气候特点、地形地貌、土壤条件、种植基础、资源优势、茶产业现状及各区县主导产业发展导向,全市茶产业布局总体规划为“一核三区多节点”。“一核”是位于纳溪区天仙镇、护国镇、渠坝镇的茶产业加工园区,是特早茶龙头企业培育和引进集聚区,同时也是特早茶营销展示中心所在地。“三区”是优势区标准化生产片区,包括纳溪特早茶产业区,叙永名优绿茶种植区和古蔺名优绿茶种植区。“多节点”是以茶为主题休闲观光旅游。
预计到2020年,实现茶产业基地面积60万亩以上,优质茶产出率达到80%以上,总产值180亿元的目标。
推进茶产业机械化
虽然泸州市茶园多是产业带成片发展,但是生产管理仍然以分散农户为主,平均每户只有不到4亩茶园。同时,由于外出务工人员多,农村劳动力严重不足,尤其是农民组织化程度低,一些茶园没有进行统一的病虫害防治、施肥和修剪等生产管理,茶园管理很难到位。
规模化发展茶叶产业基地,没有机械化将是一句空话。
对此,泸州市结合新一轮退耕还林项目的实施,规划茶叶种植集中区,按照标准茶园建设规范,集中新建一批、改造提升一批机械化、统防统治的示范区,推进全市茶叶优势区协调发展。
泸州市将推广机械化修剪、采摘技术,提升茶园机械化采摘率,建设机械化采收示范区,通过推进机械化制茶技术,到2020年茶园机采面积达50%。
市农业局负责人认为,推进茶业机械化,可加快推广机械化采茶、制茶技术,可推动茶叶标准化生产。机械化采茶,可克服劳动力紧缺,茶园采摘不及时出现嫩芽变老叶产能偏低的问题,既解决“用工荒”难题,还可解决采茶工采摘不规范,影响茶叶质量的问题。同时,可降低采茶成本,大幅提升茶园机械化采摘率。
打造泸州特早茶区域公共品牌
按照“树一个品牌、带一批龙头、兴一个产业”的思路,泸州市将整合泸州现有茶叶品牌,培育优势品牌,打造“天府龙芽·中国特早茶”区域公共品牌。同时,支持省级龙头企业创建中国驰名商标。
为了培育优势品牌,泸州市将增强茶业发展支撑能力。纳溪区正在加快建设中国特早茶城综合体,引导企业集中布局;建立完善检测检验和监管体系,加强茶叶质量安全可追溯制度建设,加强对茶叶投入品规范使用的指导、监管;引导品牌企业对接国际认证;加快茶叶交易市场建设,重点支持纳溪区建设集茶叶产品交易、茶文化展示、茶旅游集散地为一体的规范化交易市场;支持品牌企业采用电子商务、连锁经营等方式,扩大市场份额和产品覆盖范围。
培育壮大茶业企业集团
目前,泸州市拥有名优茶加工厂36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2家,市级茶叶龙头企业6家。但泸州市龙头企业、业主参与茶产业化开发的总体规模小,农民专合社发展滞后,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低。品牌建设仍有较大差距,至今没有国内外知名的品牌,茶叶以初加工为主,精深加工较少,以加工绿茶为主,其它茶类较少,加工附加值不高,优势没有得到有效发挥。
对此,泸州市将培育壮大茶业企业集团,支持品牌龙头企业通过兼并收购、联合重组及合资合作等方式整合中小茶叶企业,重点支持销售额达到5000万元以上的茶业龙头企业。优先安排这些企业厂房建设用地指标和用地价格优惠,在厂房建设、茶叶机具购置等方面给予适当补贴;鼓励国内外大型茶企和资本投资泸州特早茶产业;支持川茶集团、有机茶联盟等整合资源和市场,组建产销联盟或产销集团,形成资源集中、生产集群、营销集约的发展格局。
据了解,纳溪区、叙永县、古蔺县均被列入四川省特色早茶优势发展区域。这样,茶产业区域集聚化明显,将逐步形成以纳溪区为主,叙永、古蔺南部山区为辅的发展格局。
新闻推荐
时间10月9日地点叙永县卫生计生局人物叙永县卫生计生局副局长郑远良背景2014年下半年起,叙永县启动农村贫困地区卫生预防保健服务体系建设试点。2015年,这一试点在全县推广,用两年时间为全县所有群...
叙永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叙永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