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营山镇 ? 贫困户有致富路

泸州日报 2017-09-07 20:16 大字

■孟艳 本报记者 李界

“回乡筹资20万元建养猪场;承包20亩土地种植烤烟;就近到蔬菜基地打工挣钱……”这是叙永县营山镇脱贫攻坚工作中涌现出来的脱贫致富示范户。9月2日,营山镇对30户脱贫致富示范户和14名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进行表彰,除了表明党委、政府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信心和决心,也发挥榜样的力量,示范带动身边人,使贫困户坚定脱贫的信心,激励镇村干部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身到精准脱贫工作中。

当日,记者采访了部分受表彰的脱贫致富示范户,听他们介绍脱贫致富的经验。

金沙村四组苏远刚:

筹资20万元建养猪场

投资20万元,建圈舍300多平方米,养了40头小猪5头母猪……在金沙村四组,贫困户苏远刚建起了生猪养殖场。“现在常常6点多就起来了。”今年37岁的苏远刚告诉记者。

贫困户建养猪场,哪儿来那么多钱?

“家里只有几万元存款,根本不够。政府提供无息贷款2万元,再找亲朋好友借,东奔西跑凑齐了20万元。”苏远刚告诉记者。

以前,苏远刚外出打工,没技术收入低。家里有7口人,父母上了年纪,3个孩子最小的一岁不到,老的老小的小,妻子在家忙得团团转。“想照顾家里,但是回来了更没有收入。”这成了苏远刚外出务工的心病。

得知脱贫攻坚的开展有许多优惠政策,苏远刚和家人商量回乡建养猪场,既可以照顾家里,也能挣钱。于是,经过前期筹资建场,苏远刚于今年2月开始养猪。

“镇兽医站医生常到养猪场指导,免费给猪打疫苗。我还到县上参加了半个月的养猪技术培训,全部免费。” 苏远刚对帮扶政策很满意。

“销路不成问题,泸州、成都和毕节都有老板来收购。”苏远刚说,但由于是第一次搞养殖,前期对市场行情不够了解,这一批猪不能立即出售,要继续养一段时间,等单价涨到8元多再卖出。“今年10月,母猪就产小猪了,能降低小猪购买成本,也减少风险。”苏远刚对搞养殖致富充满了希望。

营山村七组郑乾波:

发挥优势种烤烟

“我刚把400斤烤烟运到镇上的收购点卖了,又有了5000元收入。”9月2日下午,刚卖完烤烟的郑乾波告诉记者,“虽然今年减产,但预计有2万多元收入。”

郑乾波家祖祖辈辈都种植烤烟。今年36岁的郑乾波此前在外地打工。

村民小组长给在外打工的郑乾波打电话,宣传种植烤烟,销路不用愁,购买种苗、化肥还有优惠。考虑到家里需要照顾, 2015年郑乾波回家种烤烟,又干起了老本行。今年,郑乾波扩大了烤烟种植规模,达20亩。

如今,在帮扶政策的支持下,郑乾波养了4头猪,还寄养了牛,预计年底可搬进易地扶贫搬迁的新房住。“只要自己有精力、肯干,脱贫就没得问题。”郑乾波说。

谈起郑乾波,邻居们都竖起大拇指:“他父母上了年纪又生病,妻子有智力障碍,家里还有两个小孩需要照顾,里里外外都是他一个人在操持。”

马湖村四组郑绍江:

踏实肯干就近打工

“2014年以前,我都在外地打工,没挣到什么钱,上年纪了在外面不好找工作,就回到村里。”今年54岁的郑绍江告诉记者。

回是回来了,守着自家一亩三分地,郑绍江一家日子过得紧巴巴的。哥哥上了年纪没有劳动力,一儿一女正在上学,住的木房子已年久失修,且在半山腰出行十分不便。

“他本人有脱贫的志向,自己也勤勤恳恳,我们就想办法对郑绍江一家进行帮扶。”马湖村党支部书记王良波告诉记者。

在镇村干部的帮助下,郑绍江到蔬菜基地打工,一个月有1000元左右收入;村里还给郑绍江安排了公益岗位,每个月有400元工资;妻子被介绍到酒厂务工,一个月有1300元工资。“现在家里每月收入2500元没得问题。”郑绍江告诉记者。

利好不止这些,去年11月,通过易地扶贫搬迁项目,郑绍江一家搬进了96平方米的新房,自家只出了6000元。

“我没什么文化,就叫人帮着写了几副对联,感谢党和政府的关心、帮助。”临行前,郑绍江大声朗读了对联,“不忘党恩:***盖新房,幸福美满谢党恩……”

在营山镇党委政府的带领下,镇村组干部干在实处,贫困户努力进取,走出了富有特色的脱贫路子。

新闻推荐

从传统“标配”消费到“新潮”黄金红包 今年七夕消费再升级

8月28日,一对情侣参加“浪漫采摘”活动。当日是七夕节,四川省泸州市叙永县麻城镇麻城村高山蔬菜基地举办七夕蔬菜采摘节,吸引众多情侣前来参加活动。新华社发新华社记者龚雯桑彤随着一年一度七...

叙永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叙永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