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市2021年城市自体检报告》出炉 生态宜居、交通便捷、风貌特色三方面得分为优
绵泸高铁内自泸段的开行,进一步完善了泸州市交通网络,让全市人民出行更加便捷。 本报记者 牟科 摄
□ 本报记者 刘明霞
“城市健康状态整体良好。”近日,《泸州市2021年城市自体检报告》出炉,对泸州市城市健康状态如是评价。
为有效解决“城市病”,促进城市人居环境高质量发展,2019年,住房城乡建设部启动城市体检试点工作。2021年9月,泸州市等9个城市被省住建厅列为2021年城市体检试点城市。市住房城乡建设局按照要求,开展城市自体检,并形成了泸州市首份城市自体检报告。
《报告》围绕“生态宜居、健康舒适、安全韧性、交通便捷、风貌特色、整洁有序、多元包容、创新活力”八个方面展开, 对城市体检各项指标测算分析,并按照“基础指标+特色指标”模式,结合泸州实际,形成由74项指标构成的城市体检指标体系。
《报告》开具的“城市发展优势清单”显示,泸州市在生态宜居、交通便捷、风貌特色三方面表现突出,得分为优:
——生态环境改善显著,城市宜居水平较高。城市为“一核两副、八大功能组团”的城市空间结构,开发强度适宜,发展空间充足。城市绿地覆盖率较高,初步形成“出门见绿、移步见景、小行见园”的美好人居环境。
——城市公交极大提升,绿色出行初具规模。国家公交都市建设取得成效,城市公交站点覆盖面广,公交站点 500米覆盖率达100%。绿色交通出行方式在泸州已经占据主导地位。
——历史文化保护成效突出,文化特色初步彰显。坚持依法保护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积极开展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修缮工作,保护成效突出。城市文化建筑面积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
与此同时,《报告》还为泸州市开具了“城市发展劣势清单”:包括养老、体育等公共设施配套存在不足,民生需求不能完全满足;城市骨架路网尚未搭建完善,城市路网不够优化;老旧小区物业管理缺失、科学技术领域投入相对较少、保障性租赁住房供应不足等。
体检出的问题怎么解决?《报告》提出了一系列解决措施及建议。
针对公共体育配套设施和健身场地设施不完善问题,《报告》建议,构建全民健身设施网络。因地制宜配建体育运动场地,最大程度开放已有体育设施。在人口密度较大、空间有限的老城区,合理利用公园、绿地、景区、城市广场及城市空置场所建设休闲健身场地设施;在体育场地缺乏的工业区,要盘活存量资源改造旧厂房、仓库,用于体育健身。对于城市新区,新建居住区和社区要严格按标准配建。同时,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和符合开放条件的企事业单位、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向社会开放。
对城市路网不够优化问题,《报告》建议,加快路网建设,完善城市交通网络。近期采用精细化交通组织,通过实施智能交通控制系统、拆除裙房卡口等措施尽可能缓解断头路、瓶颈路对交通阻塞的影响;中远期采用立体改造关键交通拥堵节点、新建跨江通道、打通二环路等环射线骨干路网等举措进一步改善交通,加快推进二环路、长江二桥、长江六桥、长江八桥,开工建设长江五桥、龙透关大桥、沱江五桥、长江滨江路(蓝田至纳溪段、高新区至酒谷湖段)、泰安大桥复线桥等骨干项目建设;实施钓鱼台路加宽改造、龙马大道与春雨路/迎宾路交叉口立体改造等关键节点缓堵项目;打造以快速路、主干路为主的网状路网体系, 辅以适当的次干路、支路形成完善的路网系统。
针对老旧小区物业管理缺失问题,《报告》建议,提升物业管理覆盖率与物业管理水平。持续开展“物业乱象联动治理大会战”“物业管理不到位、物业乱收费”整治;推动住宅物业小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积极推进物业城市、智慧物业建设,加速线下线上融合发展;推动物业服务规范化、标准化、优质化发展。
针对科学技术领域投入相对较少问题,《报告》建议,把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机遇,优化创新空间布局,协同推进全域创新,按照“一体两翼”特色发展战略,加速集聚创新资源要素,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创新高地。积极引导全社会加大科学研发经费投入,激发城市创新活力。积极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持续优化信贷结构,重点满足制造业、高新技术行业、涉农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金融需求;继续在政策和资金方面对高新企业、小微企业提供有力帮助,特别是针对科学研发(科学技术与研究)领域。通过全面优化创新环境和政策机制,优化配置科技创新要素,加快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健全完善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科技创新体系,全力建成国家创新型城市。
“以城市体检结果为导向,我们编制了《泸州市城市更新三区‘一体’实施方案》,对城市建设管理进行提升整治。方案待审批后印发实施。”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城市更新和风貌管理科有关负责人说。
新闻推荐
3月31日,泸州市政协相关领导率队调研江阳区图书馆,对江阳区图书馆通过建设“书香政协基地”、助力区政协机关打造学习型书...
泸州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泸州,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