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茜草街道在棚户区改造中,高位规划城市空间布局,不断提升居民生活品质 ?城区新景象 居民新生活
□ 先朝进
本报记者 李界
近日,江阳区茜草街道鹰翔苑小区居民陈玉杰约上杨丽娟、王桂兰等几位老友,到泸州生态体育公园散步聊天,“我们几个姐妹搬迁后,每年过年都要聚一聚。”今年69岁的陈玉杰是原长江挖掘机厂的一名退休职工,在茜草生活了40多年。
2013年,茜草片棚户区改造项目全面启动,121家企事业单位和1.1万户居民陆续拆迁。茜草街道用心、用情、用力,为让“三长厂”职工以及老茜草居民过上新生活而奔走。如今,全省单体规模最大棚改项目安置区——江南新区硬件设施完善,周边公园环绕、环境优美,生活娱乐等配套设施一应俱全。
用心用情有温度
“非常感谢这个政策,让年迈的母亲晚年享福了。”搬进茜草街道江南新区居民肖言忠说,他是首批签约搬迁户,签约当天,工作人员迅即为其办理接房手续,一家人很快住进了新居。在街道工作人员的热情服务下,一批又一批居民完成签约搬迁,住进新房。
茜草街道70多岁的邓女士夫妇,由于对茜草片区棚户区改造政策理解存在偏差,一直拒绝签约,街道工作人员30余次上门,耐心做工作均未果。于是,工作组与邓女士在澳门大学工作的弟弟邓博士取得联系,希望得到邓博士的支持,协助做好邓女士的思想工作。2021年12月22日,邓博士专程回到泸州,陪姐姐到江南新区看房、选房,从出行、教育、居住环境等方面开导说服姐姐,最终促成邓女士下定决心,选定一套135平方米住房并立即签约搬家。邓博士对工作人员服务质量、工作态度和工作效率十分赞赏,邓女士夫妇也非常满意。
在茜草棚改拆迁工作中,一个个拆迁故事,见证了茜草的发展、城市的蝶变,以及群众生活的美好。在茜草棚改拆迁推进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仍有极少数住户没有与工作组达成一致协议,影响建设项目的推进和整体规划的实施。街道工作组将继续用心用力用情,在政策范围内服务好每一位居民,保障项目推进实施。
就业创业氛围浓
住进了新房,部分拆迁居民开始了创业之路,茜草街道拆迁户毛建平就是创业者之一。毛建平说,以前利用原建国村的自建房,开了一个小茶楼,日子过得比较紧,出行也不方便。拆迁后,居住条件变好了,手里也有了点闲钱,就想着要干点事情。现在办汽车租赁公司、开火锅店,小日子越过越好。
国学英是原长挖厂职工,他感慨地说:“现在住在江南新区,物业公司是五星级的,管得好,住起也放心。我还在小区物业公司找到了工作,家里也能照顾,对现在的生活工作都很满意。”
为让拆迁居民过上好日子,茜草街道摸清居民诉求,大力宣传创业政策,开展就业培训,引导就业、创业,当好服务拆迁居民就业创业的前哨。
生活品质节节高
“前段时间,一位老同学来泸州,我请她参观了我的新房。看完新房后,老同学说,你现在住的地方让我羡慕。”陈玉杰所住的鹰翔苑小区,近年来设置了日间照料中心,不仅为老人们提供下棋、喝茶、聊天等活动场所,还提供就餐助餐、问诊送药等服务,小区老年人有事没事就爱在那儿聚集。
今年春节,家住江南新区八区的彭世新一家齐聚,笑容写在脸上。“还是政策好,搬迁后住上了130多平方米的房子,5家人一起过年都不打挤。”彭世新以前住房只有52.58平方米,直呼“现在特别满意”。
陈玉杰、彭世新生活的变化,映射了茜草拆迁居民的幸福新生活。
棚户区改造是发展工程,也是民生工程,茜草承载了泸州三线建设者的记忆,但存在基础设施滞后、配套设施不足等问题。茜草街道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棚改为契机,完善基础设施、优化城市功能,市民生活品质不断提高,努力建设高品质宜居区、江南现代城市中心,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持续提升。
新闻推荐
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泸州市广大基层工作人员坚守一线、辛勤付出 疫情防控 有力度有精度更有温度
□本报记者李界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泸州市织密疫情防控网络,广大基层工作人员奔走一线,想办法、敢创新、能吃苦,众志成城...
泸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泸州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