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筑巢引凤 为建设新时代区域中心城市聚集“第一资源”

泸州日报 2022-02-22 08:39 大字

“核医学与分子影像四川省重点实验室”依托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和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核物理与化学研究所联合组建,致力于推动医用核素的自主创新及临床转化。

四川明德亨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科研人员自主研发设计的全国首条石英晶体谐振器智能化生产线,标志着我国压电晶体行业智能化生产线实现零突破。

近年来,泸州市连续举办返乡优秀人才招聘会,提供大量优质岗位吸引高层次人才留泸发展。

郎酒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常务副总工程师、正高级工程师沈毅带领技术团队进行《酒体勾调指标优化》研究,2020年入选天府科技菁英。

泸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工程师张立强博士在罗汉科源实验室做传统白酒发酵过程中影响品质的内源物的形成机制研究相关课题实验。

全市人社系统坚持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全面引进培养各类人才。截至2021年底,全市专业技术人才总量达12.66万人,技能人才总量达26.5万人。

人才是强市之基、发展之要、活力之源。

2022年2月13日,在“春回酒城 才聚泸州”2022年度泸州市返乡优秀人才招聘会现场,用人单位人力资源负责人“直播带岗”,通过线上直播的方式招引人才。短短半天时间,8600余人次进入直播间,截至线上招聘会结束,各类渠道收到应聘人才投递的简历2146份,其中博士3人、硕士694人,本科1349人。

一场线上招聘会,是泸州市各部门大力招引人才的缩影。2021年11月,市第九次党代会提出实施酒城人才聚集行动,为今后5年全市人才工作指明了方向,也为全市各部门树立了“风向标”,吹响了招引人才、留住人才的“冲锋号”。全市各部门用一揽子政策、措施,持续向外传递泸州广开进贤之路、广纳天下英才的强烈信号。人才,成为泸州高质量发展的“第一资源”。

近年来,全市各部门立足自身工作职责,围绕中央和省委、市委要求,采取有力举措,完善人才“引育留用”政策体系,优化人才创新创业发展环境,以“海纳百川 筑巢引凤”之姿,为泸州建设新时代区域中心城市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市教育体育局:建立“四项机制” 深化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改革

近年来,市教育体育局通过建立健全教师立德铸魂、立体研修提升、资源均衡配置和职业荣誉营造“四大机制”,不断强化师德师风师能提升培训、优化师资配置管理、激励教师干事创业,有力保障了义务教育县域均衡发展成果和中小学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

建立健全教师立德铸魂机制,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建立优秀教师宣传表扬机制,在全市教育系统开展最美教师、酒城英才名师之星、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优秀教育工作者评选活动。近五年来,全市有5名教师获得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全国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57名教师被评为四川省特级教师、四川省优秀教师,1700余名教师获得市级表扬。

建立立体研修素养提升机制,强化教书育人能力培养。构建中小学教师立体研修工作体系,在全市各区县形成“新教师-合格教师-骨干教师-领航教师-卓越教师-教育专家”的梯级工作体系,全方位促进教师成长;抓实中小学骨干教师和校长培训,实施市级教师培训“4+4+N”工程。近五年来,全市培训中小学幼儿园(含职教)干部教师32.9万人次,教师专业能力不断提升。

建立教师职业荣誉机制,推动形成干事创业良好氛围。依法落实教师工资待遇和倾斜政策,近五年来,全市享受农村教师生活补助10万余人次,发放农村教师生活补助4.6亿余元;创新实施优秀教育人才激励政策,近五年来,评审市级教科研课题568项,划拨教科研课题专项经费2767万元。

市科技和人才局:打造科技人才“双引擎” 开启高质量发展“加速度”

近年来,市科技和人才局以助力泸州争创省创新型城市为主线,以科技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为动力,以搭建科技人才创新平台载体为支撑,以培育引导科技人才服务发展大局为目标,大力推动“科技兴市”“人才强市”战略,为泸州高质量发展插上“科技的翅膀”、奠定“人才的基石”。

近年来,市科技人才系统不断强化创新平台载体建设,已成功创建国家级创新平台39个、省级创新平台116个,创新创业平台建设和科技双创工作居全省市州前列。同时,积极转变人才工作理念,通过驻外引才、以才引才、全民荐才等形式,构建更加开放的人才工作格局,让“引进一名人才、带来一个团队、打造一个项目、做强一个企业、壮大一个产业、带动一轮发展”的动人景象在酒城大地不断上演。2013年以来,全市引进专家600余名、高校院所创新团队140余个,实施校企合作项目300余项,新增产值突破100亿元。

下一步,市科技人才系统将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定不移实施“科技兴市”“人才强市”战略,不断优化政策、创新机制、建强平台、做实服务,努力让科技创新这一“最大变量”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推动泸州争创国家创新型城市,为全市奋力建设新时代区域中心城市点燃科技人才“双引擎”、开启高质量发展“加速度”。

市民政局:以社工为引领 全面加强民政人才队伍建设

近年来,全市民政系统积极践行人才聚集行动。

壮大社工人才队伍,积极发挥社会服务效能。先后出台《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泸州市“十三五”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等文件,对全市社会工作发展和人才队伍建设作了长远规划。按照“一年试点引领、两年有效覆盖”和“五个一批”建设思路,逐步推进区县社会工作服务总站、乡镇(街道)社会工作服务站、村(社区)社会工作服务室三级社会工作服务体系建设;以社工站建设为契机,切实加快推进全市社工组织的培育与发展,2021年孵化培育社会组织58家,其中新成立社工机构12家。截至目前,泸州市共注册社工机构38家。

壮大专业人才队伍,积极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立足实际,重视系统人才培养,市社会福利院狠抓养老护理技能标准化建设,形成了高效、优质、有延续性的专业护理服务体系;市儿童福利院通过购买“养治教康水平提升”服务项目,形成了具有泸州特色的工作方法。强化储备,加强高层次人才招引,按照《泸州市建设区域医药健康中心实施方案》要求,市精神病医院每年按计划开展精神科专业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的人才引进工作。

市人社局:搭台筑巢聚才聚智建设新时代区域中心城市

近年来,全市人社系统坚持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全面引进培养各类人才,营造识才爱才用才的政策环境。截至2021年底,全市专业技术人才总量达12.66万人,其中高级职称1.58万人;技能人才总量达26.5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6.07万人。

激发活力,推进人才体制机制改革。“十三五”期间,会同市委组织部出台《泸州分类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的实施方案》,分类健全人才评价标准,创新人才评价方式,完善人才评价管理服务,落实重点领域人才评价改革,使人才评价的“指挥棒”作用日益凸显。

多措并举,全方位引进培养各类人才。挖掘优质岗位,引进急需紧缺人才,近五年来开展大型人才招聘会394场,发布岗位22万个;围绕平台载体,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大力实施专家智力服务基层行动;完善技能人才培训体系,培育高水平“酒城工匠”,近五年来共培训技能人才23.8万人,发放培训补贴2.17亿元。

搭台筑巢,优化人才发展环境。深入实施酒城人才聚集行动,对各类人才在创业贷款、就业服务、岗位开发、安家补助、安居保障、子女就学等方面给予相应保障,不断吸引创新人才在泸就业创业置业;推进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建设,2020年,四川泸州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成功创建为全省首批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现入住人力资源企业29家,年营收超2.6亿元。

市商务会展局:实施“五个一”工程筑牢“一体两翼”特色发展商务人才支撑

近年来,市商务会展局立足商务工作“三个重要”新定位,大力实施“五个一”工程,持续推进商贸领域人才队伍建设。

实施一批试点示范工程。围绕产业高质量发展聚才用才,搭建商务人才发展的广阔平台,“十三五”时期,市商务会展局牵头,助力泸州市先后成功获批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川南临港片区、泸州综合保税区等国家级平台,为商贸领域重点企业、电商企业等用人单位聚才用才提供更高更广平台。

健全一套人才工作机制。不断健全商务人才领导机制、信息监测机制、工作联系机制等商务人才工作机制,营造敬才爱才的良好氛围;建立人才信息统计监测机制,动态掌握内贸流通人才、服务业行业人才等信息,丰富商务领域人才信息库。

出台一批人才激励措施。坚持“政策激励人才、人才引领发展”工作思路,营造商务领域用才引才的良好环境,制定《泸州市开放发展激励办法》等政策措施,将人才引进、人才培育、人才奖励等全部纳入,每两年评选开放发展先进个人60名、开放发展示范企业先进个人10名。

实施一批人才培育计划。坚持人才需求引领发展导向,聚焦产业发展新方向、行业发展新趋势、企业发展新需要,多形式、多渠道、多层次推进商务领域人才培养计划,营造惜才用才的良好氛围。

搭建一批人才交流平台。坚持“以赛促学搭平台、以赛促训强技能”,通过自行组织、广泛参与相结合方式,积极营造商务领域识才爱才的良好氛围。

市卫健委:打造卫生健康人才高地 助力区域医药健康中心建设

近年来,市卫健委不断健全机制、落实措施,加大引人才、培人才、用人才、留人才力度,打造卫生健康人才高地,有力推进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助力区域医药健康中心建设。

抓纲举要,高端卫生人才加速集聚。出台《泸州市卫生人才集聚工程实施细则(试行)》等,有力引进一批高素质人才。据统计,自2013年以来,全市增加医学博士305人,增加医学硕士1482人,增加正高级职称386人,增加副高级职称1134人。

强基固本,基层卫生人才提质增量。破除人才招引桎梏,会同人社等部门推进编制管理改革,实行“岗编适度分离”管理方式改革和“县招乡用”“乡招村用”招聘政策,促进基层人才引进,近年来,补充卫生人员17495人(增长68%)。实现人才量质并举,由市财政部门投入1288.8万元,组织开展“泸州市2017-2019年基层卫生人才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对全市2000名基层卫生人员进行了培训。截至目前,全市卫生人员共计42857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33467人。

融合发展,优质卫生人才资源下沉。创新体制机制改革,加速释放“人才红利”,发挥三级医院引领作用,带动县级医院发展,目前省属驻泸医疗机构、市直属单位共牵头组建城市医疗联合体5个、专科联盟23个、远程医疗协作网10个,实现区县全覆盖,累计覆盖全市医疗机构400余家。发挥优势资源,共建人才协同发展生态圈,聚焦贫困地区,通过选派优秀卫生技术专业人才深入藏族地区彝族地区及泸州市医疗卫生服务薄弱地区真帮实扶,取得明显成效。

市经济合作和外事局:开展“双招双引” 推动招商引资和招才引智互促共赢

近年来,市经济合作和外事局聚焦重点产业、重点区域、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大力推进招商引资和招才引智“双招双引”工作。

多措并举,全力以赴招才引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理念,大力拓展招才引智渠道,紧密围绕泸州市七大重点产业,成功与中国调味品协会、中国轻纺协会等多个行业协会和专业机构紧密联系,为泸州市产业发展提供强大智力支持;完善柔性引进人才机制,积极探索市场化委托招商方式,研究出台《泸州市经济合作和外事局中介招商奖励办法》。

搭建平台,完善招才引智机制。搭建合作渠道,充分发挥在外人才在招商引资、引才、引智等方面的优势,搭建在外人才与家乡沟通合作渠道;拓宽合作思路,按照瞄准“重点区域、重点产业、重点企业、重点人物”的招才引智思路,围绕泸州市白酒、电子信息等重点产业,与深圳和上海的多个行业协会和专业机构进行紧密联系。

强化服务,营造“双招双引”软环境。广泛宣传“双招双引”政策,精心筛选、策划和包装,充分展示和宣传泸州市区位、人才政策等方面的优势,增强对客商和人才的吸引力;优化人才生活环境,完善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和社会保障建设,为招商引资落户项目管理团队和人才及家属落户、配偶就业、子女入学、医疗社保、人才安居、创业扶持等提供配套服务。

市科协:带领全市科技工作者砥砺奋进新征程

近年来,市科协围绕中心、服务大局,通过建载体、搭平台、创新体制机制,推动泸州市科技事业取得重大成效,一批重大创新成果竞相涌现,一些关键领域技术被攻克,全市科技实力进一步提升。

助力创新驱动,促进产业发展。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逐步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科技创新体系,服务泸州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依托全省“天府科技云”服务平台,实现科技服务智能精准供给、科研成果智能精准转化、科研项目智能精准承接。截至2021年12月,泸州天府科技云注册科技工作者用户6.1万人,注册科技团队5700余个,发布科技成果、科研及服务共计8000多项。

搭建引才平台,加强人才交流。以院士(专家)工作站建设为依托,实施院士智力集聚工程,从2012年第一家工作站创建至今,共建市级站28家,3家获批省级站,3家获批全国性模范工作站,引进中国科学院院士6名、中国工程院院士10名和高层次人才专家及团队200余人进站。

优化提升平台,畅通举荐渠道。创新机制,优化人才培养平台,针对不同群体,重点开展人才培养,每年举办全市青少年科技辅导员骨干培训,培训人数均达110人以上;举办泸州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及相关赛事,参赛学生均在2万人以上。畅通渠道,积极推荐泸州市青年科技人才参加四川省“青科奖”评选,奖项设置以来,泸州市已有20名优秀科技人才获此殊荣。

市工商联:扎实推进非公经济领域人才队伍建设

近年来,市工商联以建设非公经济领域人才队伍为抓手,大力实施素质提升工程,加大民营企业人才招引、培育和培训工作,不断壮大非公经济企业人才队伍,着力提升非公经济企业员工技能,稳步推进全市民营企业人才队伍建设。

搭建平台,在招引人才上下功夫。助推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市工商联在上海、广东、西安等地设立泸州市驻外人才工作联络站11个,下发《泸州市驻外人才工作联络站管理办法(试行)》,强化了高层次民营企业人才招引工作,近年来,各驻外人才工作站带领人才团队回泸州开展考察对接98次484人次。

强化宣传,在推树典型上下功夫。大力宣传泸州市优秀民营企业人才在创新创业、参与光彩事业、“感恩行动”和捐资助学等方面的先进事迹,充分展示了民营企业人才的良好形象。

政治引领,在队伍建设上下功夫。全力做好非公经济人士的推荐选拔和政治安排工作,推荐180余名优秀企业管理人才担任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460名优秀民营经济人才担任市、县(区)工商联副主席、副会长。

提升技能,在高效育才上下功夫。近年来,市工商联开展培训28期、6700余人次,选送企业会员、商会负责人参加省级单位组织的高等院校培训近40人次,民营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和企业员工素质得到进一步提升。

新闻推荐

泸州市领导调研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工作时强调 形成布局合理特色鲜明建设格局 争取更多泸州项目列入国家规划

本报讯(记者许世智)2月22日下午,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徐利率队调研泸州市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工作筹备情况。调研组先后前...

泸州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泸州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