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稀程度不亚于大熊猫 黑鹳光临泸州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 本报记者 袁轶
近日,泸州迎来两位新“客人”,即鸟类“大熊猫”黑鹳(guàn)以及苇鹀(wú)。
沱江湿地上发现黑鹳
1月30日,泸州观鸟会会员何伟和胡明镜在沱江泸州段观鸟过程中,发现远处的河滩湿地上,一只大概一米长的鸟正在梳理脖颈,何伟通过望远镜观察发现,这是自己以前没有见过的鸟类。胡明镜说:“这只鸟警惕性很高,当时远处传来几声声响,就把它吓飞了。”
何伟通过放大拍摄的照片,并核对图鉴,确认为黑鹳。
黑鹳是国家一级保护濒危鸟类,对栖息环境要求很高,一般在远离人类的区域活动。黑鹳背部覆盖着黑色羽毛,在阳光下会反射出绿色或紫色的金属光辉。因数量稀少,其珍稀程度不亚于大熊猫。
苇鹀在水稻田里觅食
目前,正值冬季水鸟迁徙季。2月3日,何伟和胡明镜约定再赴沱江泸州段观鸟。当天下午3点10分,两人在沱江旁的水稻田里,发现两只10多厘米长的小鸟,不断跳跃着,在湿地上觅食。
本次观鸟,何伟和胡明镜距离发现鸟类较近,经现场辨认,这两只小鸟为一雄一雌的苇鹀。
苇鹀头顶、头侧、颏、喉一直到上胸中央为黑色,其余下体为乳白色,自下嘴基沿喉侧有一条白带,往后与胸侧和下体色相连,并在颈侧向背部延伸,再后形成一条宽阔的白色颈环,在黑色的头部极为醒目。苇鹀常在地面或在树枝上觅食,常分布于俄罗斯、朝鲜以及我国的东北、西北等地。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刘墨近日,市疾控中心召开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日常风险评估会议,对泸州市2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进行预警。根据...
泸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泸州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