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市城管执法局“三个三”纵深推进政风行风建设 对标一流 全面提升城市品质
□ 本报记者 梅影
近年来,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对标一流、争创一流,持续深化作风整顿,纵深推进政风行风建设,全面提升城市品质。
聚焦“三大体系”
提能强技夯实基础
建立“大学习”示范体系。市城管执法局突出“领学促学”“专题研学”“个人自学”三学机制,采取“走出去、引进来、沉下去”开放学习模式,实行“大调研、大谋划、大落实”,提振士气、激活干劲;深化“三问、三亮、三争”主题活动,开展“书香城管读书分享”“微党课展演”“十大优秀案卷评选”“安全生产法知识竞赛”,在“比学赶帮超”中树立城管队伍新形象。
建立“大规范”制度体系。市城管执法局围绕违建治理、市容环卫、餐厨垃圾等方面配套出台相关标准制度20余个,逐步建立起城市治理法规体系;完善城市管理执法督察办法及其实施细则、首问责任制等政风行风建设制度80余个,不断引导干部职工知责明责、守责尽责。
建立“大整治”纠风体系。市城管执法局成立“1+6+7”的政风行风组织机构,落实“管行业必须管行风”的纠风工作责任制,紧紧围绕“行业监管”“城管执法”“纪律作风”,明确13项重点整治任务,开展政风行风驻点监督6次,季度综合研判监督9次,发现并整改问题238个。
树立“三个转变”
守正创新履职尽责
市城管执法局体制改革从单纯下沉向规范运作、注重实效转变。在2017年执法体制改革形成“1+7+37”一体化执法模式的基础上,承前启后做好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推行镇(街)综合执法队伍标准化建设,基本形成“市级主导、区县自主、镇街统管”的一支队伍管执法“泸州模式”。
执法模式从事后查处向事前预防、事中监管转变。市城管执法局针对日常易发多发的市容管理、规划建设类案件,以“双随机”“法律八进”和“城管党员志愿服务站”为载体,开展“以案释法”“法治大讲堂”“城管微课堂”活动,形成常态化普法氛围;与住建部门联合出台《关于加强建筑施工领域联合监管的通知》,定期开展行业指导、执法宣传和执法检查,与自然资源和规划部门建立提前介入审查合作机制,着力将矛盾化解在前端,逐步构建起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执法、服务”为一体的良性循环推进机制。
管理方式从孤军作战向联动联勤、纠建并举转变。市级层面成立督察支队,创新“城管+N”模式,联动公安、交通、应急、市场监管等部门聚焦城镇燃气安全、扬尘油烟、房地产等民生领域堵点痛点,按照“建立台账、查处典型、曝光案例、形成震慑”的工作思路,因案施策,逐一销号,推动形成协调顺畅、配合有力、各司其职的执法联动新格局;坚持日常督察与专项督察、明察与暗访相结合,健全行政案件审核审批、罚没物品管理、执法人员行为规范及过错责任追究等10余项管理制度,对基层执法行为实行“有投诉必查、有反映必理、有问题必纠”,做到自我监督、自我净化。
抓实“三大活动”
精益求精为民服务
市城管执法局创新开办“向市民报告”,采取电台直播、网络直播、群众在线留言互动方式,回应市民关切,着力构建“群众出试题、部门解难题、舆论来监督”的城市治理新格局,累计在线观看21.6万人次,获网友点赞8240个。
全力推进“民心守护”。市城管执法局在结对帮扶村、包保社区深入开展“走、服、引”,全覆盖开展窨井盖整治,解决夜间施工噪音扰民,点亮109个场镇的路灯,完成民生实事489件;深化“最多跑一次”“0证明”改革,落实“马上办、网上办、一次办”,坚决杜绝“窗口腐败”,创新“街长制”“潮汐式”摊点管理,开设专班驻点、一对一“保姆式”服务,以权力“减法”、服务“加法”为营商环境优化升级注入正能量。
治理实践“问计于民”。市城管执法局公开征集室外经营、垃圾分类、路灯改造、酒城驿站等城市治理策略,开展“城管开放日”“垃圾去哪儿”体验,引导社会多元主体参与城市治理互动。
新闻推荐
□赵泳杰本报记者罗森波摄影报道1月12日,一场别开生面的“期末考”在泸州市长江小学校进行。这是“双减”政策落地后,该校...
泸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泸州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