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溪区 打造平安家园的示范样本
□ 蒋伟 本报记者 李荣泰
12月23日17时许,李德华坐在办公桌前,鼻梁挂着一副眼镜,抱一本厚厚的红皮书在看。有客来访,她站起身合上书——原来是一本《民法典》。书中夹了许多手写的标签,标记法条位置,也是读书笔记。今年66岁的李德华如此认真学法,是因为她是一位人民调解员,是纳溪区安富派出所“李嬢嬢”工作室的主力干将。
“李嬢嬢”工作室的“专业”是纳溪区调解工作“专业”的一个缩影,而调解工作的“专业”又是平安纳溪的一个重要体现。12月15日,纳溪区委主要负责人从北京捧回的“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县”牌子,则是对纳溪平安建设工作的最高肯定,全国仅160多个县(区)获此殊荣。
“调”出来的平安
纳溪区大渡口镇凤凰湖村,两家人都养了一群鸭。一日东家一只鸭进了西家的鸭群,分不出谁是谁家的,两家由此发生争执。后来镇司法所的工作人员两次上门调解,两家人才握手言和。
小矛盾处理不好就可能引起大纠纷,而调解是最好的手段。用李德华的话说就是“情、理并举,口服心服”。
从2019年成为驻所调解员来,李德华已成功调解了112起纠纷。不要觉得少,纳溪区实行组(网格)、村(社区)、镇(街道)、区四级调解,能闹到街道的矛盾,本就不多。李德华做调解工作的高效,得益于她做过30多年的社区工作,曾担任过多个社区的主任,很善于与群众打交道,把话说到群众心坎上。
要调解好各种社会矛盾,打造平安的社会环境,仅靠“能人”自然不行。在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县创建过程中,纳溪区抓住“调解”这个关键,创新出“4311”机制,做好调解工作。
“4”即四级调解,组(网格)、村(社区)、镇(街道)、区;“3”即三次调解,一个矛盾,在组(网格)一级调解三次不成功才能送村(社区)级,村(社区)级三次调解不成功再送镇级,镇(街道)级三次调解不成功再送区级;第一个“1”是指一般较大矛盾,由1个部门牵头化解,第二个“1”是指较大矛盾1位区领导牵头化解,明确责任、方便协调。由此,大部分矛盾都化解在了基层。
与“4311”机制配套的是网格员制度和“一村一辅警”机制,及时发现、化解矛盾。网格员和辅警皆使用“随手调”APP,主动发现矛盾或接到调解诉求时,随时调,随地调,成功与否,都要整理好资料上传“随手调”APP平台,既便于上级知悉,也便于督导协调,更建立起详细的数据库。
在“4311”调解机制的保障下,2017年以来,纳溪区未发生重特大群体性事件。
而“4311”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的工作经验,也入选了中央政法委《各地创新发展“枫桥经验”部分实践成果汇编》和四川省委十一届六次全会参阅资料《省内外城乡基层治理实践探索》。
“看”得见的保障
除了日常巡逻,凤凰湖村驻村辅警石小飞,每天都要到村综治中心视频监控室待一阵。在这里,通过慧眼工程平台,他可以看到全村三分之二以上村民的院坝,还能轮回巡察森林防火重点部位的实时画面。
为改变“农村治安靠狗”的状况,纳溪区借助科技手段,在全国率先实施“慧眼工程”。动员村民在自家院坝安装摄像头,也在森林防火节点、产业园区安装摄像头。在随时监控安全情况的同时,将视频数据按权限接入区、镇、村三级综治中心和智慧纳溪指挥部,为全区安全防控打下坚实基础。在智慧纳溪指挥部,还整合了25个部门资源83套非涉密政务信息系统和“系列慧眼”等12套视频资源,打造数据交换、分析决策、综合服务3大应用平台,全面实现了社会治理一网统管、群众服务一端通办、决策指挥一屏统揽。
2019年以来,纳溪区“慧眼工程”共建成5.8万余户7.2万个摄像头,建设模式写入四川省委十一届六次全会《决定》。
凤凰湖村16组村民张代华说:“这个慧眼工程安逸,人不在家,拿出手机就可以看家里的情况。”村支书邓国仲则这样总结:“有几样好处,一是随时查看,保障家里财物安全;二是监控森林火灾;三是儿女在外可以随时看看留守老人儿童的情况。”
(下转第二版)
新闻推荐
◎川江都市报记者杨敏本报讯12月22日-23日,全省住房城乡建设系统政风行风建设推进会在泸州市召开。会议总结了全省住房城...
泸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泸州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