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手同行70载 市校共建谱新篇

泸州日报 2021-11-29 10:50 大字

□ 本报记者 刘墨

11月27日,西南医科大学迎来了建校70周年的重要日子。当天,西南医科大学建校70周年庆祝大会在学校青年体育馆举行,来自不同地域、不同工作岗位的学校老领导、老专家、校友共聚一堂,畅谈学校未来发展。

70年来,一代代西南医大人传承红色基因、团结奋斗,走出了一条“质量立校、科技兴校、人才强校、特色名校、文化铸校”的高质量发展道路,为社会培养了17万余名综合素质高、实践能力强、社会评价好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为国家和区域医药卫生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老专家谈变化:

27日早上9时,中国好医生、四川省十大名中医、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肝病专家孙同郊教授来到了庆祝大会现场。93岁的孙老精神矍铄、步履有力,回忆学校从小到大、从大到强的话语里满是感恩。“特别是学校今年成功获批成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临床医学专业获批博士学位授权点,学校发展再上新台阶。作为学校的建设者、亲历者、见证者,我感到光荣,倍觉幸福。”

在庆祝大会上,见证了《泸州市人民政府支持西南医科大学高质量发展暨市校共建区域医药健康中心协议》的签署,得知泸州市在未来十年将给予西南医科大学10亿元资助,市校共建区域医药健康中心,支持西南医科大学事业高质量发展这一好消息后,孙老更是充满期待,“在70年的发展历程中,学校始终扎根泸州,得到了泸州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希望学校迎来更好发展,更好地为人民造福”。

《协议》的签署,也让全国优秀教师、西南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人体解剖学教研室主任余崇林教授感慨扎根泸州是学校的幸事。泸州支持西南医科大学发展“大手笔”频出——

半个月前,泸州市校共建区域医药健康中心支撑性项目,总投资14亿元的基础设施项目交付使用。包括余崇林教授在内的学校师生都清楚,项目“交钥匙”,意味着学校的办学条件将极大改善,解决了学校长远发展的硬件支撑问题,为学校转型升级提供了有力保障。

从教32年的余崇林见证了学校“从民康楼到荟文楼,从忠山到城北,从泸州医学院到西南医科大学,从仅培养专科、本科学生,到形成学士-硕士-博士以及留学生教育为一体的医学人才培养体系”的发展变化。“学校的发展壮大离不开泸州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市校合作共建模式已成为四川乃至全国校地合作的典范。”余崇林表示,将永怀感恩之心和挚爱之情,与全体教师一起,立足岗位,教书育人,为创造西南医大更加美好、灿烂的明天,为建设区域医药健康中心贡献力量。

接二连三的“大礼包”,让西南医科大学全体教职员工和学生深受鼓舞。西南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谢惠波教授与基础医学院冯志强教授亲历了学校发展过程,他们表示,长久以来,学校一直与泸州携手同行,市校合作不断深入,作为教师的我们,更觉未来可期。

校友送祝福:

七秩风华传薪火,百年逐梦新征程。在西南医科大学建校70周年庆祝活动举行之际,西南医科大学校友们纷纷回校送上祝福。

西南医科大学1968级校友、重庆校友分会会长陈传文重回母校,感慨良多。“学校扎根泸州,传承着红色基因,取得了跨越式发展。这些离不开省、市党委政府的支持,离不开学校师生员工的努力奋斗。如今,发展蓝图已经绘就,期望学校继续发扬自强不息、守正出新的精神,为学校全面建成特色鲜明的西部高水平医科大学而接续奋斗。希望校地合作更进一步,共谱发展新篇章。”陈传文表示,他和重庆校友们将一如既往地为学校和地方发展添砖加瓦。

(下转第二版)

新闻推荐

冉冉晨雾重 晖晖冬日微

□刘学懿摄影报道“冉冉晨雾重,晖晖冬日微。”11月25日,泸州主城区晨雾流淌,宛若曼妙仙境。在晨光的映照下,建筑、绿地在晨雾...

泸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泸州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