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建成海绵城市达标面积约39.8平方公里 基本实现大雨不内涝、小雨不湿鞋、水体不黑臭

川江都市报 2021-11-13 00:42 大字

泸州市在海绵城市建设中布设了透水铺装、渗水沟、下沉式绿地等“小海绵”。 记者 李家平 摄

◎ 川江都市报记者 许亚琴

11日,泸州市举行海绵城市建设新闻发布会,介绍了全市海绵城市建设工作开展情况及成效。泸州市海绵城市建设成效初显,基本实现大雨不内涝,小雨不湿鞋,水体不黑臭。

2016年,泸州市被列为全省海绵试点城市,启动海绵城市建设。

为什么要建设海绵城市?泸州属于典型的山地丘陵城市,暴雨季节受雨水、洪水叠加效应影响,极易引发洪涝灾害。同时,泸州又位于长沱两江交汇处,是长江上游的重要生态屏障,海绵城市建设需求紧迫。

海绵城市的核心是尊重自然生态本底,因地制宜进行开发建设,在充分保护山、水、林、田、湖、草等自然生态空间的基础上,通过增加城市透水地面面积、提升雨水储蓄调节功能,让城市像海绵一样吸收、渗透、储蓄、净化和利用雨水。

泸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总工程师黄林介绍,大家看到的主城区雨污分流改造工程、道路“白+黑”工程、透水人行道、绿地公园等等,都是海绵城市的建设内容,还有我们小区里面的透水砖、绿色屋顶、下沉式绿地、雨水花园、植草沟、蓄水池等等,都是典型的海绵设施。

开展海绵城市建设以来,泸州市全面摸排建成区城市内涝点,分两批重点完成红树湾、龙城丽都、玉带河炭黑厂、忠山隧道口下穿通道等19处历史内涝点治理,基本实现大雨不内涝。

开展主城区道路“白加黑”改造,增加城市透水面积约90万平方米,解决了地面过度硬化问题,有效解决雨水径流快速汇聚,改善雨天路面积水情况,基本实现小雨不湿鞋。

实施雨污分流,完成主城区雨污分流改造面积共计约77平方公里,新建、改建管网共计约611公里,污水进厂浓度明显提升。主城区生活污水直排口基本消除,实现水体不黑臭。

泸州市加大生态修复,消除玉带河黑臭水体,实施玉带河生态修复、倒流河湿地公园等一批生态修复项目;建设海绵示范项目,建成渔子溪生态公园、龙涧溪公园等海绵型生态公园,同步打造了东岩公园、驴子湾公园、佳德七中小游园等一批绿地游园,建成区绿地率提升至38%,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4平方米。

截至目前,泸州市建成海绵城市达标面积约39.8平方公里,占建成区面积的23%,有力助推长江干流泸州段水质由Ⅲ类提升为Ⅱ类。今年6月,泸州市凭借扎实良好的海绵城市建设基础,成功申报为全国首批20个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系全省唯一,也是西南地区唯一。

下一步,泸州市将运用“+海绵”理念,建设一批海绵型道路广场、社区游园、绿地公园等海绵示范项目,新(改)建一批海绵小区,将泸州建设成为“蓝绿交织、山水共融”的高品质生活宜居地样板。到2023年底,40%以上的建成区达到海绵城市建设要求,走出一条长江上游山地城市海绵城市建设特色路径。

新闻推荐

1000吨/天工业废水集中处理项目环境影响评价 (征求意见稿)公示

征求意见稿网络链接:https://pan.baidu.com/s/1whkf2KUZGVgW69LlkamcwA提取码:gvtj查阅报告书的方式和途径:公众可通过函件...

泸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泸州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