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数学二轮复习备考建议

川江都市报 2021-04-29 09:33 大字

泸州高中数学教师 严小琴

名师档案

严小琴:泸州高中数学教师,毕业于西南大学数学专业,研究生结业,中学数学一级教师,曾多次荣获“优秀党员”“优秀班主任”“优秀教师”称号,发表各类教育教学研究论文并获省级奖励,在平常的教育中本着“潜下心来教书,静下心来育人”的教育理念,深受学生喜欢。

泸州市各所学校高三数学已陆续进入二轮综合复习阶段,二轮复习是能力和学习成绩大幅度提高的关键阶段,从一轮复习的“细致全面”转入到“重点突破”,重在于按教材知识结构对重点、难点进行提炼和把握,分板块进行强化复习,对薄弱点扫描并弥补,把建立起来的知识网络更系统化、条理化。从关键能力的提升看,在此阶段,需要把握各题型的特点和规律,把握解题方法,整理、归纳前一阶段的作业、考试中暴露出的问题,进行相关的技巧训练,以中档题为主,兼顾高档题,每两(或一)周做一次综合题,提升灵活运用学科知识去解题的能力。

下面谈几点备考建议,希望能为后期的复习指点“迷津”。

一、自主构建知识体系、及时纠错(课下工夫) 华罗庚先生提出了“厚薄说”,指出读书应该有两个阶段,先是由薄到厚,再是由厚到薄。一轮复习就是一个“由薄到厚”的过程,对每个概念、定理追根溯源、彻底弄清楚,本来一本较薄的书,由于增加了不少内容,就变得“较厚”了。二轮复习中,通过对基础知识的深入了解,将它们进行串连组合,形成体系结构。在解题和运用中,凡是遇到模糊不清、难以区分、容易混淆、缺失漏掉的知识点时,都及时在自己的知识结构体系中进行填补,逐步梳理完整。

对于典型题采用滚动复习的方法,隔几天就把前几天的内容拿出来回顾一遍,在自己做题时有意识地找出最佳方法,也可以把精彩之处或做错的题目通过做上标记方式加深印象。总之,以点带面,查漏补缺,形成深入理解的条理化知识框架,这就是“由厚到薄”的一个过程,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归纳能力,真正提高复习效率。

二、紧跟老师教学节奏(课上工夫) 自主复习在二轮复习中占据一定的地位,学生要处理好自主复习与课堂复习的关系,不要盲目沉浸在封闭复习中,课堂上要认真听讲,紧跟老师的思维并适当作笔记,争取将内容当堂消化。老师经验丰富,教学计划具有明确的针对性和实践性,紧跟老师的教学计划多听多问,就能基本上掌握高考所要求的知识和能力。

三、总结解题模块,训练解题思路 (隐性工夫) 张景中院士有个“中巧说”,他认为要达到“无招胜有招”的大巧境界着实有难度,而小巧一题一法不可取,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还是要重视有章可循的招式——中巧。所谓“中巧”,我认为就是能有效地解决一类问题的算法或模式,在教学中叫做解题模块(或“通性通法”),解题模块总结好,题海战术或许就没有必要了。题型通常可以归纳共性,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要学会寻找做题切入点、形成解答思路,就能在考场上适应百变考法。

在正余弦定理的运用中,有一类题目值得关注。即已知三角形的一条边和边所对的角,求三角形面积(或周长)的最值(或范围),在解题方法的选择上有值得考究的地方。一方面可以利用正弦定理转化为三角函数,利用三角函数的有界性求最值或范围均能实现(通性通法),另一方面利用余弦定理转化为边的关系借助基本不等式可求最值,若求范围需另寻它解(通性通法,但不能一步到位),也可以作出三角形的外接圆利用几何知识快速求解(能力要求高,一题一解,不便推广,为小巧)。

每一次做题都是练兵,珍惜所有的做题机会,训练和调整自己的解题思路。做对了,要归纳、总结、提炼,形成解决此类型题目的“套路”;做错了,切莫丧失信心,答案和讲解之后,还要找出存在不足的知识点,加强巩固。当然,任何方法都是有利有弊,不能把“中巧说”变成死套类型,要扬其长避其短,适度的一题多解,让思维飞一会儿,做到既要有模块,又不被模块框死,这样才能成就大巧。

四、把握时间,规范书写(显性工夫) 平时作业考试化,保持适当的紧张度,真实的演练才能暴露出真正的问题。严格按照高考答题时间,养成合理的答题节奏,先易后难。解题时要做到一慢一快,审题要慢,动作要快。

对于选择题和填空题,要进行限时训练,渗透答题技巧,不止满足于答案正确,更要学会优化解题过程,尽可能小题小做,以赢得足够的时间思考高档题。不断积累解选择题和填空题的方法,除直接法外,要学会灵活运用特殊化策略、数形结合、极值原理、逆向验证等方法解题,提高答题速度和准确率。

注意书写规范,做到两个避免:避免因为书写太差、卷面混乱,阅卷者难以识别,白白丢分;避免因为表达不准确、用词不到位、公式不严谨,导致丢分。

新闻推荐

献血有情 志愿有爱

◎胡晓燕川江都市报记者陈明蓉近期,由于医疗临床用血大幅增加,以致泸州市中心血站血液库存供不应求。为保障临床急需血液救...

泸州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泸州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