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写下30余万字 泸州援非医生成“晒圈狂魔”

川江都市报 2021-04-27 00:56 大字

叶明新与治愈后的小朋友合影

◎ 汪帆 川江都市报记者 陈猛

“1月15日搬进莫桑比克首都马普托的老驻地,房龄不比我们小。楼下的安保大爷和水果大姐都已熟悉,偶尔他们也会操一口怪异的口音喊出:你好!然后就是一脸骄傲,好像是干了件很了不起的事……”

这是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副教授叶明新发过的一条朋友圈。从2019年1月15日至2021年1月28日,在援非洲莫桑比克医疗队的700多天时间里,类似这样的“日记”,他已发布了超过2000条,共30余万字。医疗队同事给他取了个外号——“晒圈狂魔”。

是外科医生,也是文艺青年

过去,叶明新一年到头也发不了几条朋友圈。2019年初,叶明新主动报名加入中国(四川)第22批援莫桑比克医疗队,在离别妻儿的两年多时间里,他白天拿上手术刀救死扶伤,夜晚用密密麻麻的文字和照片填满朋友圈,队友和亲朋们猛然发现——叶明新不仅“刀法”精湛,还是一名文艺青年,堪称“文武双全”。

“莫桑比克的网络很不稳定,和妻儿视频聊天常中断,我干脆就把每天所发生的事情写下来发到朋友圈,家人就能了解我的生活情况。让他们放心,也顺便打发休息时间。”叶明新说,每天,妻子和儿子回家后第一件事便是关注他最新发出的朋友圈信息,点赞、评论、留言,成为一家人最主要的沟通方式。

“马上要搬进新家了,老宿舍里只剩书桌、冰箱、空调三家套,等煤气灶连接管到位,就能彻底告别呜呜作响的纸板,告别起步抖一抖、到站抖三抖的电梯。”

“因为技术原因,国内的生活费还没有汇过来,队上费用捉襟见肘!老一辈无产阶级告诉我们,‘不等不靠,积极开展生产自救’,一次把葱头留下扦插在花盆里,竟意外收获了十来根小葱。”

……

点开叶明新的朋友圈,一段段风趣幽默的文字,记录了他在援非期间“苦中作乐”的生活。“莫桑比克的生活环境远比不上国内,停水停电是家常便饭,艾滋病患者比例很高,绑架案、枪击案时有发生,医疗队员的生活轨迹就是‘医院-宿舍’两点一线,除了购买生活用品外,平时很少出门。”叶明新说,刚开始,大家唯一的乐趣就是“双扣大战”——高校学子中最风靡的扑克游戏。可时间一长,再“经典”的娱乐活动也经不起日复一日的消磨,没多久便索然无味了。

幸福感,汇聚在一张手术台上

逛逛楼下的超市、商店,几乎成为的医疗队唯一的户外活动,哪怕是货架上的蔬菜永远只有土豆、洋葱、西红柿“老三样”。恶劣的条件、枯燥的生活,以及万里之遥的思乡之苦,一些医生开始不同程度地出现失眠、烦躁、焦虑等症状,严重者甚至患上抑郁症,需要接受心理医生的疏导。庆幸的是,医疗队所有人最终全部扛了下来。“除了看专业书籍外,我平均每天还会写下600-1000字日记,并配上照片分享到朋友圈。”渐渐地,写日记成了叶明新的“抗郁秘籍”。

而叶明新的激动和幸福,则全部汇聚在一张手术台上。

“昨天有腹部和乳腺癌手术,我选了后者,同台的帅哥手机坏了,我瞅了一眼是三星。他问我用的是什么牌子的手机,我骄傲地拿给他看,并用葡语说,‘华为’。”

“今天完成两台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其中一个病人胆囊结石偏大,麻烦的是边做还得用蹩脚的英语讲解。还好,整个过程顺利,没有给医疗队抹黑,也没有给西南医科大丢脸。”

“轮到我上急诊班,一个病人胃穿孔拖了两天才来,切开腹膜,一瞬间感染性腹水而出,清理残渣、脓苔费时费力,怕影响大家的胃口,就不发照片了……趁着晦暗的夜色冲回驻地,居然赶上饭点,盛上一碗带肉的大骨汤。”

……

两年时间里,叶明新共参与完成750例手术,其中包括190例急诊手术(含55例抢救手术)和560例择期手术。此外,还为中资公司员工义诊240人次,为大使馆人员诊疗70人次,为当地华人华侨诊治98人次,为当地友好人士诊治21人次。

过去在西南医科大附属医院,叶明新只负责肝胆外科手术,但到了莫桑比克后,由于缺少专科医生,医疗队员并没有明确分工,他还做过乳腺、甲状腺甚至截肢等手术,成为一名普外科“多面手”。

朋友圈,记录的还有中非友谊

叶明新的朋友圈里,记录的不仅仅是医疗队的工作和生活,还图文并茂地介绍了当地的自然风光和民俗文化,成为一名非洲文化的“传播大使”。

“首都马普托火车站,哥德式建筑,薄荷绿外表,是非洲最具文艺范的火车站,没有之一,如今已改为博物馆,用实物和照片的方式记录时间的流淌。”

“马普托城区狭小,城市主干道向北,与之平行的一条道就是‘毛泽东大道’,是中莫友好历史的见证。”

“今天是莫桑比克独立日,全国放假。城墙上数十颗锈迹斑斑、钢弹裸露的炮弹堆在城墙边,已无往日的杀气。草坪上的单筒大炮、墙壁上的壁画、展览室内的木雕无不在讲述着莫桑比克的过往,一部曾经被葡萄牙殖民的苦难史。”

……

不少患者康复出院时,会热情地邀请来自中国的医生去家中做客,叶明新总是婉言谢绝。“莫桑比克老百姓很热情,但我们有纪律,不能去当地人家里做客。”万般无奈之下,当地人只好用另一种方式表示感谢——通知电视台、报社前来采访他们。“在莫桑比克首都马普托,我们上过好几次‘国家级’电视台和报纸,每个人都成了当地的‘名人’。” 叶明新笑了笑说,在他眼里,当地的老百姓既淳朴又可爱。

“刚来时,室内摆放的三盆绿植都长高了一大截,蓝花草、扶桑今年开了十余朵,捡来的须尾草长了一蓬,这些都是要想念的;院长、主任、医生、护士,还有保洁大妈,以及淳朴的当地人,这些都是要想念的;景区只去了一两个,没见过草原上奔跑的雄狮斑马、没见过海里鲸群、没见过迁徙的角马……这些都是遗憾,也将会想念的。”

今年1月28日,第22批援莫桑比克医疗队任期已满,11名医疗队成员登上回国飞机。临行前,叶明新写下了在莫桑比克的最后一条“晒圈日记”,字里行间透出淡淡的伤感。

“10年后的今天,我们约好再去一趟莫桑比克,看一看我们曾经工作和生活过的那片土地。”1月30日,叶明新随援非医疗队回到祖国,临下飞机前,医疗队全体成员定下十年之约。

新闻推荐

北向资金再度拧松“水龙头”

牛年以来,A股市场出现较大调整,北向资金波动也在加大。Choice数据显示,相比于春节前日均26亿元净流入,春节后至4月初净流...

泸州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泸州,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