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进16000吨秸秆 “吐”出8000吨肥料 泸州智能堆肥技术为农户节省生产投入480万元
□ 本报记者
简放鹏 实习生 杨秋禹
“把有机肥厂搬进田间地头,既解决了秸秆处理难题,又为农业生产提供了优质有机肥料。”3月10日,记者从市农业农村局获悉,泸州市现有一种秸秆智能堆肥专利技术,既可以就地处理水稻、玉米、高粱、油菜、小麦、蔬菜等农作物秸秆和杂草、果树枝叶等农业废弃物,做到“通吃”,解决环境污染问题,又能变废为宝,为农户节省农业生产投入。
开展秸秆农业循环利用,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改善提升大气环境质量、建设美丽宜居乡村的重要举措,对于稳定农业生态平衡、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缓解资源约束、减轻森林防灭火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压力具有重要意义。
泸州农作物常年播种面积约55万公顷,全市以水稻、玉米、高粱、油菜、茄果类及瓜豆类蔬菜秸秆为主的农作物秸秆,常年理论资源量250万吨,可收集量200万吨,秸秆资源丰富。但是,多年来受传统习惯影响,农作物收割时,农户往往把秸秆当成废弃物,在田间点火烧掉,既浪费了宝贵资源,又污染了大气环境。
为了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打赢蓝天保卫战,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泸州市编制印发了《泸州市蓝天保卫行动方案(2017—2020年)》和《泸州市秸秆综合利用规划(2017-2020年)》,出台了《泸州市支持推进秸秆综合利用政策措施》,对秸秆综合利用的资金、税收、金融、土地、电力、科技等方面,强化了政策保障。同时,泸州市还进行了秸秆综合利用市场主体培育和开展技术创新。
2019年,泸州市禹相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针对泸州市农业生产节能降耗、农业废弃物资源利用等方面,研发出了一套农业有机废弃物智能发酵系统,取得了发明专利权,特别是在秸秆堆肥发酵技术上获得了突破。
据了解,泸州市禹相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是泸州市创新型农业科技企业,拥有固定资产近亿元,系四川省有机肥料产业发展促进会理事单位,是四川省农科院、四川农业大学、青岛海洋大学、四川省绿色化工机制办公室、成都市农林科学院、四川省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科技创新联盟等院校、科研单位对口联系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企业,是泸州市职业技术学院的院企共建单位。
泸州市禹相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应芬介绍,公司秸秆智能堆肥技术具有适应性广、生产周期短、堆肥质量高、设备重量轻、智能化程度高等特点。普遍适用于水稻、玉米、高粱、油菜、小麦、蔬菜等农作物秸秆,以及杂草、果树枝叶、竹木枝叶等农业有机废弃资源的处理利用。适应于平坝、丘陵、山区等全地形条件应用。可以远程监控秸秆发酵过程的温度、水分、供氧,4到6周时间,可发酵为合格的堆肥。这项技术的高温过程,经川农大检测能达到杀灭病菌虫卵的作用。该技术可广泛应用于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通过就地就近分散处理的技术模式,能够解决丘陵山区秸秆、畜禽粪污收储运难题,实现农业废弃物资源就地利用。
目前,秸秆智能堆肥技术在泸州市36个镇137个村进行了试点示范,已收集处理秸秆16000吨、堆肥8000吨,为农户节省了农业生产投入总计480万元,为村集体经济创收400万元,取得了较好的经济、生态、环境和社会效益。泸州市禹相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也逐步发展成为泸州市秸秆禁烧重点管控区域秸秆肥料化利用市场主体和相关技术、设备支撑单位。
新闻推荐
◎向姗姗川江都市报记者曹卫兵摄影报道本报讯日前,泸州市消防救援支队工会组织的“春游暨庆祝‘三八’妇女节”系列文体...
泸州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泸州,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