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藏在蓝田老街的“棲流所” 是清朝时期的“救助管理站”
呈多边形的门框
右起两个字是“棲”和“流”,可惜第三个字被涂抹,已无法辨识
◎ 川江都市报记者 曾刚 摄影报道
古街上,往往有很多被世人遗忘的人文故事和历史遗迹。假如你是一个地方文史爱好者,行走在老街的偏街小巷,往往就会有不经意的发现。
近日,酷爱研究泸州历史的市民曾浩东在探访蓝田老街的文昌宫时,就在一条老街的巷子里发现了一处老建筑。不起眼的门楣上,镌刻的三个大字中还有两个清晰可辨。后分析认为,这里应该就是清朝时期当地政府设置的“棲流所”,相当于现在的“救助管理站”。
隐藏在蓝田老街的“棲流所”,虽然算不上大的文物古迹,也是泸州这座城市一个时代的历史见证。
蓝田老街巷子里 有处古建筑
1
3月10日清晨,蓝田老街,赶场的人群熙熙攘攘,热闹非凡。川江都市报记者在老街上几经辗转,终于找到了去往“棲流所”的农场巷入口。
顺着巷子往里走,狭窄的小路七弯八拐,一路上全是些老房子,支巷纵横交错。要刻意去发现门楣上刻着“棲流”二字的小院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顺着农场巷转了一圈,记者并没有发现刻有“棲流”字样的门楣。沿着巷子打听,居民们也都没听说过这地方。记者再三确定“棲流所”就在这个巷子里后,又继续沿着小巷挨家挨户询问、打听。最后,终于在农场巷中间位置的一个转角处,找到了这个刻着字的门楣。
这是一道用石头砌成的院门,门柱是两根长条石,门宽约80厘米。经历长年累月的风化,斑驳的条石上,纹路、棱角已被磨平;门洞顶端同样是长条石,中间位置从右到左排列着三个字,右边起两个字是“棲”和“流”,清晰可见,可惜第三个字被涂抹,已无法辨识;门上角由两块切成斜角的条石构成,整个看上去,院门就是一个多边形结构。
从石门进去,院里已被改造成一家老茶馆。院门对面和左右两边的几间屋子已变成茶馆的“雅间”;院子上方加盖了一层彩钢瓦,下面摆着几张桌子,算是茶馆的大堂。
早上,茶馆里已开始热闹起来,街坊邻居聚集在这里边喝茶边聊天,都是些家长里短的话题。而关于这个院子的历史,他们并不知道。
栖流所 原为清朝“慈善机构”
2
这是一栋怎样的建筑?从石头的风化程度和门楣上的二字可以判断,院门显然不是当代产物。
这个发现,让长期研究泸州本土文化的曾浩东惊喜不已,在和同为泸州地方文史爱好者的好友邝峻熙交流、分析后认为,门楣上的三个字应该是“棲流所”。
曾浩东告诉记者,他查阅史料后发现,“棲流所” 又写作“栖流所”,是清朝时期官方创建的福利机构,是当时收留难民、流民的专门场所。
根据《清会典事例·都察院·栖流所》记载:“顺治十年覆准,每城建造栖流所,交五城管理,俾穷民得所……如遇无依流民,及街衢病卧者,令总甲扶入所内,报明该司。”又有《清史稿·食货志一》:“外来流丐,保正督率丐头稽查,少壮者递回原籍安插,其馀归入栖流等所管束。”
由此可见,蓝田老街上的这处“棲流所”,应该就是古时泸州的“难民收容所”,相当于今天的救助管理站。
据老街上的一位老人讲,先辈们口口相传,“棲流所”原来被称作“叫花窝窝”。1949年后,“棲流所”的房屋被分给当地居民,院内的屋子早已翻修过,而院门却一直没有改变,门楣上的字才得以保存至今。这些年,院里的居民陆续搬走,留下的住户才将其改成简陋的老茶馆。
曾浩东根据泸州史书记载分析,古时的泸州城区虽不如今日繁华、整洁,但到底是主城区,如果大量乞讨者聚集在这里,对主城区来说并不合适。而一江之隔的蓝田,早些年是驿站、古道,也有码头,距离市区较远。把乞丐和流浪者聚集在那里,既方便统一管理,也便于把他们遣送回家时方便出行。
3
城市“棲流所”
变身救助站
“棲流所”是清朝时期专门成立的救助机构,那么,清朝以前又是怎样帮助流浪、乞讨人员的呢?
曾浩东翻阅历史文献资料,发现慈善救助确实自古有之,只是各个时期的称谓不太一样。
春秋初期,齐国政治家管仲曾在临淄创建了养病院,专门收容聋哑人、盲人、跛足等残疾者进行集中疗养,这可能算是历史上慈善事业的先驱。到了南北朝时,朝廷真正开始着手和主持慈善救济事业,建立了收救残疾人和流浪者的“六疾馆”“孤独园”等。
到了唐代,慈善救助开始探索设立收容贫老、乞讨流浪人员的专门机构;宋朝时期设置东、西福田院,主要赈济那些流落街头的年老之人,以及身有重疾、孤苦伶仃或贫穷潦倒的乞丐;元朝则在各路设立“众济院”“养济院”,收养不能自存之人,除给粮食外,还拨给柴薪;明朝则在每县设养济院,支米煮饭,日给两餐,器皿、柴薪、蔬菜等均由政府设法措办。
清朝时期,为了减少流丐散处,各地多设立了栖流所集中安置。这些栖流所,就是利用城市偏僻处的空房或现成的空庙改造而来。
曾浩东告诉记者,清代的棲流所也称作“花营”,看似收留,其实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好。它把乞丐、孤寡老人、遗弃的儿童、无法自食其力的人都聚集在一起,为其提供一些临时帮助。其救助对象和救助手段均非常有限,难以照顾更多的救助者。
而今天的救助管理站同样是为流浪乞讨人员而设立,相对于古代要专业很多。可为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提供临时救助、寻亲、护送返乡等服务;为进城务工不着,被抢、被盗、被骗而生活无着的特殊困难群众的临时性救助;还可以为流浪少年儿童提供保护性救助、教育矫治、寻亲、护送返乡等服务。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刘校宏)随着全市文明餐桌工作的深入推进,泸州市餐饮企业倡导市民文明用餐、节约粮食,市民积极响应,如今使用公筷公...
泸州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泸州,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