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耍灯又偷青的元宵节就是中国人的狂欢节
著名作家、文艺评论家何开四元宵节来临,小朋友动手包汤圆。 新华社发
耍灯、放风筝、划甘蔗、偷青这就是曾经的元宵节
如今已经75岁的何开四生于四川泸州市,童年和学生时代都是在泸州的郊县度过。过元宵节当然要吃汤圆,当年的生活条件远没有如今好,“吃汤圆”对于幼年的何开四来说是极为奢侈的事,“所以一到元宵节,小孩们能吃汤圆,还要互相比较哪家的汤圆做得好。”何开四说。
元宵节又称“灯节”,元宵赏灯是最重要的传统习俗之一。在泸州,耍龙灯、耍牛牛灯是最常见的灯节活动。耍龙灯在四川民间极为盛行,表演队伍顶着长长的龙头及龙身,上街巡游,敲锣打鼓,万人空巷。
牛牛灯则是川南地区独有的耍灯活动。通常是两个人耍一个牛,牛皮是用棕树皮做的,褐黑色。牛头用油纸扎糊,画有大大的牛眼,牛角也做得特别大且逼真。同样伴随锣鼓。牛牛灯的范围要比龙灯小得多,通常一个小坝子就能表演。
何开四回忆道,因为很多耍灯表演当时只在城市里举行,一到元宵,他就要和家人走一两个小时,去城里看耍灯,“加上晚上回来的路,来回算下来要花费4到5个小时,就为了去看灯,但很高兴很值得!”
除此以外,元宵节还是一个放风筝和“偷青”的好节日。何开四回忆学生时代,每到大年十五,同学们都去操场上放风筝。现在的风筝都是街上买的,当年的风筝却是孩子们自己动手做的:先用竹子搭好一个“王”字框架,再裁剪形状糊上包纸,最后加上简单的绘画。
“因为元宵节通常也和立春挨着,惠风和畅,元宵节就变成了春天的节日,小孩子还要去‘偷青’,只有在元宵节这一天,‘偷青’才是被允许的。”何开四笑道。
所谓“偷青”,即到别人家的菜地里“偷”农作物,是一种在四川春节里常见的民俗活动。在元宵节夜里,孩子们成群结队“偷青”。何开四说,大家都约定俗成了,虽然名为“偷”,但其实不是真正的偷东西,而是被豁免了的一种民俗传统。
“也不会多拿东西,其一是讨个吉利的彩头,其二是小孩子们图个好耍。”何开四说。
而在众多的元宵节习俗里,何开四印象最深、最喜欢的当属一项“划甘蔗”的比赛——将长长的甘蔗立在平地上,不用手扶,持刀从上至下一 刀劈下,谁劈的越长谁赢。最完美的胜利是将整根甘蔗从头到尾劈通,那必然获得围观人群的满堂喝彩。
“这个绝对是当年元宵节时泸州最热闹的活动,家家户户都在街上看‘划甘蔗’的比赛。”当时还是小孩的何开四,除了看热闹外,还能和小伙伴去捡劈下来的甘蔗,是为“抢豁皮”。因为“划甘蔗”的人少,围观的人多,所以“豁皮”是要靠抢的,看谁手脚快。
承前启后的重要节点元宵节是中华民族的狂欢节
世界上许多民族都有自己的狂欢节——在疲惫的辛勤劳作后,为自己的身心提供一个休憩整理的机会,也为一整年的情绪积累提供宣泄的出口,以达到人性的复归。在何开四看来,元宵节正是中华民族的“狂欢节”。
在以农耕生活为主的中国古代,任何节日、节气的产生,或多或少都与农业有关。农民辛勤耕种一年后,在春节期间休养生息,才能在开春之后更好地恢复生产。
“因此,元宵节不仅是一个团圆的节日,它还是一个承前启后的重要节点。”何开四解读道,元宵节是春节的最后一天,过完这一天,春节就彻底过完了,要开始又一年农事的繁忙,所以元宵节这一天的民俗活动多而热闹,“这当中也有点情绪宣泄的意思,忙碌了一年的人们需要这种方式。虽然现在法定假日是放到大年初六就上班了,但是在很多农村,过年还是会过到十五。”何开四说。
也正是这种狂欢的意味,元宵节成为“情人节”才有了文化层面的依托。在古代中国的某几段时期,人们对于男女情爱的压制和束缚是比较大的,但元宵节是一个很好的“出口”。在这一天,男女可以自由约会玩耍,在万物复苏的春天,又是春节的最后一个狂欢,情感得到释放,才能更有幸福感。
“这种文化的形成也或多或少有些人性解放的意思在其中。”何开四说。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徐语杨
新闻推荐
本报讯(川江都市报记者许世智)2月24日下午,参加市政协八届五次会议的市政协委员们继续分组讨论市中级人民法院和市人民检察...
泸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泸州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