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亿强区高点起步 江阳区委常委、副区长唐栋良:

泸州日报 2021-01-31 06:55 大字

□ 本报记者 刘梅 孔芒

江潮涌动,碧水滨江。

有人说,如今踏上江阳热土,城乡处处勃勃生机。传统产业和新型产业大起步;大招商、招大商,朋友圈不断扩充;万诚国际、万象汇商圈业态不断丰富;电子商务发展迅猛,本土企业带动农村电商加快布局……这一切变化在江阳区委常委、副区长唐栋良看来,是“破”与“立”的奋斗历程。

江阳区提出奋力建成“千亿强区”为“十四五”期间的战略目标,推动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开好局、起好步,江阳大地上即将书写出更令人振奋的故事。

底气十足,争创千亿强区

记者:“十三五”期间,江阳区取得了哪些不错的成绩?

唐栋良:“十三五”期间,我们以全区之力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积极调整产业结构、打好转型升级“组合拳”,全区经济发展图景比以往更蔚为大观。

三次产业结构由2015年的5.1:57.3:37.6调整为2020年的5.0:50.0:45.0,基本形成了农业基础稳固、工业生产为主导、第三产业全面发展的格局。

记者:围绕“千亿强区”目标,江阳区的发展底气何来?

唐栋良:我先告诉你们几组数据,可以窥见一斑:“十三五”期间,江阳区GDP总量连续迈上新台阶,2020年达到616.36亿元,是2015年的1.5倍。去年,江阳区先后获评四川省促进服务业发展工作先进单位和四川省服务业强县;同年在3月31日召开的四川省委农村工作会上,江阳区获评“2019年度四川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先进县(市、区)”。全区第一产业增加值由2015年的20.30亿元,增加到2020年的30.83亿元。五年来,江阳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速达10.3%,2017年至2019年,连续排名全市第一。可以说,我们完成“千亿” 目标,有信心、有实力,更不缺行动。

乡村振兴,走在农村像农村

记者:“走在城市像城市,走在农村像农村”。江阳区城乡一体化均衡发展各有特色,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唐栋良:农业强、农民富、农村美。在江阳区,农业不再是简单的“种”和“养”,而是被赋予了生态、休闲、文化传承等更多功能,逐渐融合成一个庞大的产业。

近年来,我们以全省第三的成绩获评全省首批、全市唯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先进区,成功创建全市唯一“全省‘三农’工作先进区”,获评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董允坝现代农业园区被列入中国乡村振兴案例。

记者:江阳区正争创“天府旅游名县”,以此为契机,江阳区将如何做好农旅结合这篇大文章?

唐栋良:绿意盎然,产道纵横,大棚林立……只要人们走进我们分水岭镇董允坝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一幅生态和美的田园画卷便会跃入眼帘。

2019年,全区投入乡村振兴保障资金9.21亿元,加快都市近郊现代农业发展。我们通过提档升级“一核多园”,发展高效节水灌溉1.1万亩,培育省级农民合作示范社1个,成功创建省级蔬菜、高粱、龙眼特色农产品优势区。

我们还深入实施“三大革命”“两大行动”,打造了通滩镇凤龙村、通滩镇开丰村等宜居乡村65个,董允坝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是全市唯一获此殊荣的乡村。

人民为本,两江之上生活美

记者:“十三五”时期,江阳区的生态文明建设再上台阶,有力支撑和保障了经济发展、社会和谐、人民幸福。请问江阳区是如何做到的?

唐栋良:小小一滴水,窥见大民生。2016年,我们着力实施的“全域安全供水”项目通过城市管网向农村延伸,彻底解决全区36万农村居民饮用水困难。

如今,5000公里管道通水入户96.8%以上,所有供水站纳入水务集团管理系统,农村自来水的水质全面合格,全区农村居民均用上了与城里“同质量、同管理、同服务”的自来水,全区集供水、管理、服务为一体的现代化安全供水系统形成。

记者:城美酒香、宜居宜业。“十四五”期间,江阳区将如何持续改善生态环境?

唐栋良:2020年,我们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以全省18个创建县区中最高分获得通过;贯彻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我们获全市通报表扬。

近年来,我们对主城区范围内的排水管网进行雨污分流改造,总投资8.6亿元,涉及南城、北城、大山坪、华阳等6个街道,518个小区共计5677栋楼,改造面积约37平方公里。

一座城,因水而兴;一城景,因水而秀。未来我们将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为指引,持续做好高品质供水、生态治污水的“大文章”,让水更清、岸更绿、城更美、酒更香。

新闻推荐

住泸省政协委员卢世伦: 加大高、中职教育与技工教育融合

□本报记者梅影“虽然高、中职学历教育与技工教育同属职业教育范畴,但由于各方面原因,导致它们出现了截然不同的命运。希望...

泸州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泸州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