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阳区在全面落实河湖长制工作中,严明责任“管好水”、统筹施策“治好水”、保护生态“兴好水” 奏响河畅水清岸绿景美新乐章
□ 袁玉华 谯海 本报记者 张婷
“这里沿途风景很美,骑游很安逸。”8月2日上午,几名骑游爱好者骑行在江阳区沿沱江旅游道路上,一边骑行一边享受着沿江的美景,阵阵江风吹拂,心情舒畅。作为最美的沿沱江旅游道路,这里成为不少市内外游客休闲骑游的热地。沱江河岸的美丽嬗变,是江阳区全面落实河湖长制的一个剪影。
近年来,江阳区始终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发展理念,在全面落实河湖长制工作中,严明责任“管好水”、统筹施策“治好水”、保护生态“兴好水”,有力有序有效推进全区河湖长制工作落地落实,奏响河畅水清岸绿景美新乐章。
严明责任“管好水”,让“河长制”变“河常治”
“贯彻落实河湖长制,就是要让‘河长制’变成‘河常治’,实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愿景。”江阳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在巡河工作中和相关会议上反复强调。
水是生命之源,也是生态之基。
江阳区河湖长制严格坚持“党政同责、分级负责、属地管理”原则,严明责任“管好水”。
“江阳区构建了区、镇、村三级河长制组织体系,把长沱两江在内的11条主要河流及49个小型水库全部纳入河湖长制管理保护范围,做到责任落实、管理领域全覆盖。”江阳区河长制办公室负责人贺怀远介绍,江阳区探索建立了总河长制运行规则、河湖警长实施方案、跨界河流联防联控等制度,推动“河长制”实现“河常治”。
河湖长制启动以来,江阳区科学编制了“一河一策”管理方案,完善了辖区11条主要河流“一河一策”内容,确保方案纵向协调、横向一致、逻辑严谨,为“管好水”奠定了基础。
管好水,必须落实到行动上。江阳区全面落实河长巡河制度,今年以来,区级河长巡河140余次,镇街级河长巡河1300余次,村级河长巡河6000余次,主要巡查非法采砂、排放污水、违法捕捞等情况。
“除了河长巡河,江阳区还成立了19支共429人的巡河队伍,确保河长制工作常抓不懈。”贺怀远介绍,巡河队伍主要对辖区内11条50平方公里以上江河开展日常巡河检查和动态监测,发现并制止涉河违规违法行为,全面掌握水域污染和水域质量等情况,按月通报河流水质监测结果,推动问题整改落实。
管好水,江阳区在资金方面舍得投入。近年来,江阳区先后投入财政资金7000余万元,着力保障全流域治理项目有钱干、干得快;投入2000余万元,加快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投入4000余万元,率先开展镇村垃圾直运;拨付专项清理经费150万元,全力开展河道清理。
统筹施策“治好水”,源头管控是关键
河长如何履职,治好水?源头管控是关键。
江阳区树牢绿色发展理念,以“零容忍”态度狠抓源头治理,突出重点攻坚,各项整治措施落地落实。
江阳区通滩镇制定了“一河一策”方案,严格划定了禁养区范围。去年,该镇魏国村邹某某、钟某某的养殖场因污水直排沱江和米溪沟被依法取缔,石锦居和米溪沟两家农家乐也完成搬迁,消除了畜禽养殖业及生活污水对水环境的污染。
实施“河长制”,目的是推动“河常治”。江阳区大力开展“清河、护岸、净水、保水”专项行动,加强对河道管理范围内乱占乱建、乱围乱堵、乱采乱挖、乱排乱倒、黑臭水体、水土流失等突出问题的整治,统筹施策“治好水”。
治江先治河,治河先治污。江阳区加快推进全域污水治理工程,实施主城区及老城区雨污分流改造37平方公里,总投资8.6亿元,一期已完工,二期预计今年底完工。
“每天早上6点左右,垃圾收运员便挨家挨户收运生活垃圾。以前垃圾味道很大,现在每天及时清运,干净清爽多了。”江阳区况场街道况丰村村民许开富,对江阳区城乡生活垃圾收集转运一体化清运很是满意。江阳区目前已实现农村生活垃圾收集“日产日清”,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减少了长沱两江沿岸农村生活垃圾对江水的污染。
(下转第四版)
新闻推荐
□骆肖飞本报记者李界近年来,龙马潭区安宁街道以党建引领推进基层治理,通过智慧平台打通基层治理“神经末梢”,进一步完善网...
泸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泸州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