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代建设者“组团”来泸州 揭秘长江大桥修建那些事

川江都市报 2020-08-14 00:43 大字

李四元:原泸州长江大桥工程处处长

吕隆光:原四川省公路院第二大桥测设队队长

徐明国:原泸州市副市长、原泸州长江大桥指挥部党委书记

8月12日上午,封闭维修中的泸州长江大桥迎来一群特殊的客人,他们是来自全国各地的泸州长江大桥的新老建设者,年轻的二三十岁,年长的八九十岁。老一辈建设者回忆起当年泸州长江大桥的修建情况,揭秘了一些不为人知的故事,并对当下的维修整治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新一辈建设者代表就施工、设计、技术等方面的推进情况作了介绍,并表示将确保大桥维修工程高质量如期完工。

◎ 川江都市报记者 曾刚

泸州长江大桥 曾有四个拟选位置

新中国成立之初,泸州城区长江段开行了两艘机动客船。但是,随着车流和人流增加,客运渡口开始紧张起来,特别是汛期,停渡、停航经常发生。因此,在长江上架一座桥,成了当年两岸人民最大的愿望。

徐明国至今仍清楚地记得,随着川南油田、气田的大量开发,泸州的发展迎来了新的契机。1974年11月,时任国家计委主任在时任四川省计委主任的陪同下,到泸州气矿视察川汉输气工程项目建设情况,亲眼目睹了蓝田汽车渡江难的情况,当即表示:这里该建设一座大桥啊!

陪同考察的徐明国不失时机地抓住这个机会,立即向四川省计委提出申请。四川省也及时向国家部委提出了修建泸州长江大桥的动议。

1975年,国家批准将泸州长江大桥作为川汉输气工程项目,由石化部投资;1976年,“川汉输气管道工程泸州长江大桥指挥部”成立。整个建设事宜由时任四川省交通厅副厅长杨克负责,指挥部由省、地、市及驻泸中央、省属厂矿派员共同组成。

立项通过之后,省交通厅等相关部门立即开展前期勘测、设计等工作,当时提出了四个拟选桥位:蓝田、小关门、大佛岩、沙湾。最终初步选定小关门后,又再次组织力量进行勘查、探测、设计。经过多次勘测,反复论证后,全长1252.5米,桥面宽12米,两边人行道各宽2米,共13孔,两个桥台,12个墩的泸州长江大桥横空出世。

及时吸取事故教训

确保二号墩顺利出水

1977年10月,泸州长江大桥建设拉开序幕。历经两年多的努力,于1980年1月20日打响了二号墩水下基础攻坚战。

吕隆光回忆说,泸州长江大桥建设之初,利用铁道部现有的设备,施工推进难度还能克服。但是,由于在设计上存在计算缺陷,项目方提前两年就开始进行研究,并在南充进行推演,不断更新施工方法、补充完善设计方案。尽管在动工前已做了充分准备,但二号墩建设在施工过程中还是出现了几次事故。

吕隆光介绍说,二号桥墩是难度最大的重点工程,基础处于江心,施工控制水位为10.8米,墩中心处厚23.3米,最厚处有24.3米;为全桥最高的桥墩,从桩底到桥面高86.5米,近30层楼的高度。因此,二号墩也是全桥控制工期的关键。如果在5月中旬前完不成水下基础工程,汛期一到就要拖到第二年,建桥时间就得相应延后一年。

二号桥墩建设算得上是一场背水战,当时由省交通厅一处二队具体施工。为了争取时间,12根嵌岩柱要同时冲钻,并争取在5月20日前全部完成。施工有效期只有4个月,要求在施工中不出差错。

实际情况却不尽如人意。施工中曾先后发生几次事故。一次是在冲孔时,钻孔坍塌,使钻孔两周不能进锤,有效工期又减少。最后,经指挥部反复研究,决定加强工地组织建设工作。工程人员作了具体分工:有的专管冲锤高度和冲锤速度,有的专管泥浆的浓度,有的掌握冲锤的磨耗,有的掌握黄泥的质量和用量。在施工过程中,每道工序在交接班时,都必须做好记录。就这样通过精心安排后,坍塌孔现象再也没有发生,二号墩终于在1980年初顺利出水。

6000市民“挑”和“抬”

助三号墩桩基按时封底

三号桥墩施工,同样是泸州长江大桥建设过程中的一块“硬骨头”。要在江底打下一个30多米深的桩基,在施工设备受限的那个年代,冲孔难度非常大。

“为了推进冲孔速度,建设单位花80万元从重庆购买到一套在当时还算先进的二手冲孔设备。但是,等运回泸州才发现,要使这台设备正常运转,还需要搭建与之匹配的施工平台。”李四元说,要建这样一个平台,又需要购买更多的附属设备,耗资太大不说,到底能不能达到预期效果还很难说。后来,施工队伍将原有设备进行改进继续使用,最终成功完成三号墩水下基础钻孔任务。

在李四元的记忆里,桥墩桩基浇筑的场面永远难忘。“浇筑必须一气呵成,但那时候没有混凝土泵车,也没有钢栈桥等运输便道,只能靠人工运输。在三号墩桩基封底阶段,泸州市政府动员广大机关干部、企业职工、普通市民参与到建设中来。”李四元说,为了抢时间,长江岸边聚集了近6000市民,挑的挑、抬的抬,历经53个小时不间断浇筑,三号墩桩基终于赶在汛期来临前6个小时顺利封底。

依靠泸州政府和市民的大力支持,长江大桥三个涉水桥墩终于在预定期限内成功建成,并于1980年正式进入上部结构施工。

新闻推荐

梨树来年要增产 采后管理很关键

□张贵方特约通讯员周超文“有些果农认为,梨树采收后就万事大吉了,忽视对梨树采后的管理。实际上梨树采收后,光合作...

泸州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泸州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