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长江大桥封闭维修期间,保障进度及安全的不仅有陆上交管 桥下有群“护航人” 24小时守护船舶安全
泸州长江大桥维修站工作人员通过对讲机向施工现场了解情况
位于泸州长江大桥下游的施工维护站
◎ 川江都市报记者 曾刚 摄影报道
7月2日,泸州长江大桥正式断道,进入为期三个月的封闭维修期。为保障大桥维修进度及安全,除了众所周知的陆上交通管制,其实在大桥下方,日均船舶流量达40多艘次的长江主航道上,还有一群24小时坚守的“护航人”,为途经长江大桥的过往船只保驾护航。
桥上换梁桥下主航道交通管制
1
7月31日下午2:30,处于封闭维修状态的泸州长江大桥进行第三孔挂梁的拆卸与更换。挂梁下方就是长江主航道的下行航道,白天过往货船络绎不绝。桥上的T梁切割和拆卸以及钢板梁吊装作业,对桥下行船来说都具有一定安全风险,而一拆一吊则需要1个多小时。为保证下行航船安全,在这期间,桥下航道必须进行交通管制。
7月30日下午,大桥施工方将第二天下午主航道上方更换挂梁的信息向海事部门进行报告,泸州港区海事处随即根据施工信息制定“禁航”方案。
7月31日上午,泸州港区海事处通过AIS(船舶导航设备)平台,了解到当天经宜宾、南溪、纳溪等沿岸港口码头下行的航船信息,再通知设置在长江六桥、长江四桥(泸州长江大桥)的维护站值班人员,根据过往船只报备信息将通航管制通知逐一进行发送。
当日下午2点,泸州港区海事处执法人员乘“海巡12273”艇抵达泸州长江大桥挂梁拆除施工现场。“尽管管制信息已经通知到过往船只,但是,万一有没收到信息的航船在这个时段贸然闯入,造成安全事故,后果将不堪设想。”泸州港区海事处工作人员龙现说,为处置临时突发情况,管制期间的现场值班环节必不可少。
下午2:40左右,泸州长江大桥下行通航孔上方首片挂梁起吊,在两台龙门吊的协同配合下,挂梁成功拆除并转移至安全区域。同时,更换钢板梁启动吊装。
1小时后,执法人员联系施工单位,确认施工结束可以解除临时禁航,再通过对讲机联系相关船舶,施工水域可有序通过。
下午4时许,泸州长江大桥水域通航秩序恢复正常。
桥下“护航人”24小时坚守现场
2
泸州长江大桥主桥维修,尤其是进入挂梁更换阶段,安全问题就如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高悬在泸州港区海事人的头上。
作为大桥维修所在水域的主要安全管理和水上交通组织单位,泸州港区海事处在做好海事监管与服务的同时,还需配合好桥梁维修单位,确保航行船舶的安全与重要施工环节不冲突。
泸州港区海事处工作人员郭伟告诉记者,船舶航行不同于汽车,不是想停就可以停,而是必须停在规定水域。比如2000吨的船下行时,可能停下来都要1公里的航行范围,还要确定好抛锚水域,所以必须提前报备、及时沟通,设置禁航。
“要把保障大桥维修放在首要位置,也要保障施工期间桥下通航安全始终保持在可控状态。”龙现说,早在泸州长江大桥制定维修方案之初,泸州港区海事处就已提前介入,并根据相关要求着手制定海事安全监管服务方案。
首先是利用AIS平台,实时监控长江泸州水域航船的航行轨迹,根据大桥维修需要,提前做好水上交通管制的准备;其次是现场维护。在航道交通管制时间段,值班人员须在现场值守,应对突发情况;另外,还在泸州长江大桥上下游分别设置了两个维护站,要求上下行船舶实行预先报备。值班人员会通过甚高频(对讲机)向报备航船通报航道交通管制时间,以便过往船只及时找到停靠点位,等待放行。
根据监管方案,桥下“护航人”对大桥建设的每个节点都要做到了如指掌,24小时现场坚守做好水上安全维护,确保泸州长江大桥在维修整治期间桥下水域的通航安全。
新闻推荐
本报讯(何芳李丽)近日,江阳区方山司法所联合食药监所开展为期一周的村级卫生室送法活动,进一步规范农村药品市场秩序,保障农村...
泸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泸州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