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天田”种高粱 一年增收80万元

四川农村日报 2020-08-04 05:58 大字

本报讯(邱有义 特约通讯员 周超文)8月2日,笔者来到泸州市纳溪区龙车镇长寿村看到,昔日半山坡上的500亩“望天田”,种植的全是红高粱。正在自己的“望天田”坎边查看高粱长势的长寿村农技员李帮云欣喜地告诉笔者:“往年这1亩多‘望天田’要到5月份才能靠下雨或抽水种上水稻,去年我就全部改种高粱。比起种水稻,少说也要卖上1000多元,还省了栽秧子、打谷子的劳碌。”

所谓“望天田”,就是位于山坡上要靠天上下雨才能栽种粮食的稻田,而长寿村的“望天田”就有500亩。近两年,在李帮云带领下,这些“望天田”全部改种了红高粱,给村民带来的收入超过80万元。

长寿村是该镇的旱山村之一,全村不到3000亩稻田面积,就有500余亩全靠天上下雨才能耕种。每年真正下雨能满足这些“望天田”栽秧所需的雨水,则要等到5月份。而这个时候留作待插的秧苗已经老化,即便就是有水源保证栽插,每亩的收成也只有五六百斤的产量。除去稻种、化肥、农药、请人栽秧和收割的人工工资等支出,不但没有剩余,还要倒贴上三两百元。

近几年,随着外出务工人员的增多,长寿村的很多留守在家的村民宁肯将“望天田”撂荒也不播种。

2019年,泸州郎酒集团公司在龙车镇打造“泸州郎酒原粮生产基地”,长寿村也被列入生产基地之一。基地种植的高粱全部实行订单种植,价格比未列入基地的高粱每公斤要高出1元以上。

面对种植高粱带来的丰厚回报,李帮云经过比较后,率先将自己的1.2亩干板田栽种上了高粱,一季下来就收入了近2000元,令村民羡慕不已。

今年,李帮云没有专门动员,全村的500余亩“望天田”齐刷刷就全栽种上了高粱,没有一块田块撂荒,也没有一个村民再等到天下雨栽水稻的。而今,这些“望田天”种植的高粱已陆续进入了采收期。由于管理到位,经龙车镇农技站测产,平均亩产量达550斤,按今年泸州郎酒公司与村民签约的订单每斤3元计算,500亩的“望天田”种植的高粱将给村民带来超过80万元的收入。

新闻推荐

推动“旅游+”把好风景变好“钱景”

春暖花开时节,游客在江阳区丹林镇樱花谷赏花。□袁玉华特约通讯员王承伟文/图近日,以“幸福江阳·举杯世界”为主...

泸州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泸州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