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医荒”是咋闹起来的?

四川农村日报 2020-06-10 06:22 大字

扫码阅读

□沈道远

近日,《半月谈》就基层“医荒”问题进行了采访报道,引起舆论关注。基层“医荒”严重到什么程度呢?作者给出的几组数据让人触目惊心:2019年,某市里给某县批了10个事业编制指标用于县医院招人,条件放得很宽,只要是医学本科,不需要考试,报名就录用。结果只有6人报名,其中3个中途退出,最终仅招到3个,作废了7个指标;北方某县医疗系统已经20年没有组织事业编制的人才招聘,40岁至55岁之间存在10余年的人才梯队断层;2014年某地送出6个定向委培生,2019年毕业,4名同学违约,只回来2个。

虽然只是简单的几组数据,但足以说明基层“医荒”的严重程度。

要破解基层“医荒”,首先要给“医荒”现象把把脉,搞清楚“医荒”是如何闹起来的。总的来说,基层闹“医荒”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专业医学人才的“引不进来”,二是基层医疗人才“留不下来”。

“引不进来”,一则是因为某些地方的医学人才招引的门槛设置过高,没有结合基层实际和人才市场规律,比如硬性对本科学历、年龄、服务年限等提出了严格要求,将很多医学人才挡在了大门之外;二则是给出的招引政策分量不足,工资待遇不高,缺乏市场竞争力。比如,媒体报道,县里医生平均工资6000元,而到省里就上万元了。地方财力有限,肯定不可能一味靠砸钱“抢人”,因此招引人才的政策,还需要打好“组合拳”,在住房、就学、职称评定等方面下功夫,提高人才招引的吸引力。

“留不下来”严格来讲,分为两种情况,一是正常的人员流动,二是大规模的人员逃离。如果是正常的人员流动,这个无需担心,因为人员有进有出,维持总量平衡,并不会造成基层“医荒”。最值得担忧的是,基层医疗人员大规模的跳槽、辞职,他们的突然离去,会导致基层医疗服务质量大打折扣,甚至使得医疗机构无法正常运转。一般出现这种情况,问题主要集中在几个方面:私立医院和上级大医院出高薪挖基层医疗人才墙脚;基层医院晋升渠道有限,限制医疗人才发展;基层医疗工作环境太差,工作压力大,责任多,工资待遇低,付出和获得不成正比。

基层“医荒”本质上是人才“引进来”和“留下来”的问题。其实,类似的问题还有很多,比如农村学校的“教师荒”、乡镇机关单位的“用人荒”等。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还是要回到经济发展上,尤其是统筹区域平衡发展上,只有当经济发展了,社会配套环境优质了,地方财政家底更厚了,才能让相关专业人才安居乐业,为基层老百姓提供更好的医疗、教育等服务。

(作者单位:泸州市委组织部)

征稿邮箱:52496566@qq.com

新闻推荐

整治环境 共建美丽家园

志愿者正在清扫公路两旁的杂草和垃圾◎汤光秀文/图6月1日,泸州市龙马潭区鱼塘街道王庄村组织16名党员志愿者,举行“环境卫...

泸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泸州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