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抓汛前关键期窗口期 泸州市打响地灾防治“生命工程”攻坚战

泸州日报 2020-03-25 09:02 大字

本报讯(记者李家平)连日来,泸州市抢抓汛期来临前的关键期、窗口期,在同步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基础上,核查隐患、完善措施、开展培训,全力推进汛前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打响地灾防治“生命工程”攻坚战。

全域核查隐患情况。在乡镇、村组巡查排查基础上,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组织专业地勘单位,对辖区范围内地质灾害隐患开展拉网式现场核查,动态更新地灾隐患点。截至目前,全市已投入专业人员44名,完成在册地灾隐患点复查复核176处(复核率为82.5%),2019年搬迁销号点和地灾治理工程项目复查复核43个(复核率为100%),排查可能存在地灾隐患的人员居住地和活动场所1366处。经动态核查评估,拟新纳入地灾隐患点台账管理4处。全市现有地灾隐患点180处,受威胁群众11702人。

落实责任完善措施。对每个经排查确定的地灾隐患点,泸州市按规范化建设要求,逐点落实3名科级干部为防灾责任人、1名村组干部为监测责任人、2名群众为专职监测员,逐点更新完善应急预案、主动避让方案、警示标识、开展避让实战演练等。特别是在锁定受威胁人员台账基础上,针对留守孤寡老人、儿童、残疾人等特殊群体,泸州市探索建立了“一对一”帮扶提前避让机制。截至目前,全市已完成906名防灾责任人和监测人员的信息核实,走访地灾隐患点受威胁孤寡老弱病及残障人员21人,更新制定应急预案180份,完善警示标识180处,开展实战演练17场次。

分级开展宣传培训。泸州市改变以往开大会集中培训的方式,通过视频会、坝坝会、喇叭宣传等方式,分层分级对防灾责任人、监测员、地灾点受威胁农户、地质灾害高发区群众进行防灾业务、监测技能以及防灾知识培训。泸州市还落实专业地勘单位宣传责任,在开展地质灾害隐患排查的同时,派工作人员到农户家中、田间地头发放宣传资料,“一对一”向受威胁群众讲解地灾防治知识。截至目前,全市各级已累计开展各类培训58场次,发放宣传资料2万余份,宣传覆盖群众22万人。

新闻推荐

竹农变身竹笋经纪人 帮周边乡亲“带货”

□赵康明本报记者朱虹3月24日,早已过了中午饭点,在纳溪区白节镇高峰村竹笋收购点,村民彭吕德正忙着给楠竹春笋切头、装箱、...

泸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泸州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