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救治率 人民医院的使命 一切为了人民的健康
2020年春天这一场战疫,对于中国,对于泸州,对于我们,可能久久都不能忘记。这是一场战“疫”,也是一次考验,人民的健康,在江阳的这片土地上,被誓死捍卫着,被坚强守护着,这一首生命的赞歌背后,多的是你不知道的事。
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平时冷冷清清的泸州市传染病医院突然“热闹”起来。自2005年以来,泸州市传染病医院由泸州市人民医院托管,主要承担市内突发重大传染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中毒、职业中毒以及其他影响公共健康等公共卫生事件的诊断及救治任务等。在这10多年里,一共承担了三次市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救治。
1月18日,泸州市人民医院为启动市传染病医院做好前期工作,一场生命保卫战就此打响。◎ 梁莹 贾利蓉 周苑 周丽
冲锋号早已吹响
使命在肩
● 1月18日晚:泸州市人民医院院长卢苇召集医护人员召开疫情防控会议,梳理白天职能部门对市传染病医院的设备设施、隔离病房、院内环境的清理情况,对下一步工作进行安排部署。
● 1月19日晚:泸州市人民医院再次召开疫情防控会议,对防控工作作进一步部署。
● 1月20日晚:泸州市人民医院的会议室灯火通明。根据市上部署,立即全面启用泸州市传染病医院。由卢苇带领的领导班子召开紧急会议,全院职能科室负责人在最短的时间内梳理人员配置、医疗救治、院感控制、设备设施、辅助检查、物资保障等各项工作,逐一落实。散会时,已到凌晨2点。
● 1月23日:由泸州市人民医院副院长袁云华带队,率领首批4名医生、7名护士进驻泸州市传染病医院。所有人员一起认真完善隔离病房和相关设施,随时准备开展诊疗工作。
● 1月24日凌晨4点过:68岁的郭女士成为泸州市传染病医院入住的第一位新冠肺炎患者。由泸州市人民医院派出的11名医护人员在隔离病房里全力以赴救治患者。
疫情的发展,令人始料未及。短短几天,泸州市确诊病例不断增加,救治患者的难度和强度不断加大。卢苇和领导班子成员每天往返于市传染病医院和泸州市人民医院两个院区之间,医院派出的先遣医护队夜以继日地轮班工作。
开启“泸州救治模式”
超强战队
1月29日,为进一步强化泸州市新冠肺炎医疗救治力量,经泸州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研究决定,泸州市传染病医院增挂西南医科大学附属泸州市传染病医院牌子,并成立中共西南医科大学附属泸州市传染病医院临时委员会。杜一华任书记,卢苇任副书记,吴刚、谢长友、丁兀峰为委员。卢苇兼任院长,吴刚、谢长友、丁兀峰、胡伟兼任副院长。
在泸州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的统筹下,开启了强强联合的“泸州救治模式”。根据确诊病例病情进展情况,市卫健委牵头履职、靠前指挥、主动作为,组织四家医院、市传染病医院领导班子、市级专家研究分析后,果断作出决策:分级分类,精准施治,将医疗组分为危重症救治组和普通救治组。医疗组每日会诊、研判病情,为每一例患者制定科学、有效的救治方案,真正落实了“一人一案、一人一策”,确保救治效果。救治过程中西并举,充分发挥中医药优势,中西医结合治疗率达100%。
扛起保障的大旗
坚守岗位
全市四家三甲医院先后累计派出工作人员164人,舱内医疗人员100人,舱外行政后勤工作人员64人。其中,泸州市人民医院先后派出医务人员40人,占比 40%;派出行政后勤43人,占比67%。
从1月24日收治第一例患者到3月7日确诊病例“清零”,连续44天,泸州市人民医院固定驻守市传染病医院的行政后勤工作人员,不分昼夜坚守岗位,为一线医务人员提供物资、设备、基础设施、生活等全方位的保障工作。同时,根据工作需要,泸州市人民医院相关职能科室人员,成了市传染病医院到访最多的群体,每日临时来访签到表上密密麻麻的名字,“泸州市人民医院”字样总是那么醒目。
“互联网+医疗”
智慧医疗兴起,泸州市人民医院积极响应“互联网+医疗”模式,省级5G网络会诊和泸州市远程诊疗平台的运用,在本次疫情防控医疗救治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通过省级5G网络会诊,直接连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和四川省人民医院,病例影像数据实现高速传输与共享,在省级医疗专家的指导下,完成了泸州市危重症患者救治方案的核心内容。
覆盖全市“省-市-县-乡-村”五级医疗机构的泸州市远程诊疗平台更是功不可没,直接实现了舱内舱外人员面对面沟通,舱内患者病情进展情况及时传递至舱外专家组,舱外不断优化的治疗方案也第一时间反馈舱内。
基于泸州市远程诊疗平台,市传染病医院也完成了一场场视频会议、学习培训等任务,同时通过与基层医院的连接,做好出院患者的随访工作。
智慧医疗,拉近的是距离,赢得的是时间。
创造“泸州速度”
恪尽职守
为全力保障此次疫情医疗救治工作和院区正常运行,泸州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先后投入近700万元资金,对市传染病医院的基础设施进行改造。市区相关部门也及时到现场指导具体工作。
从1月18日起,泸州市人民医院后勤、基建人员陆续进驻,整个后勤保障团队夜以继日、艰苦奋战,2天完善隔离病区基础设施条件,满足收治患者的需求;4天完成办公室、值班室改造项目,保障工作人员办公、休息条件;7天新建起一个布局合理、流程规范的营养食堂,为院区患者、工作人员提供生活保障……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院区面貌焕然一新。
“泸州速度”的背后,是一群平凡人的恪尽职守。后勤总负责人杨鹏在冬日留下的汗水,运行保障工作人员陈思达、安全保卫工作人员陈志铭等几十个日夜不曾回家的坚守,支撑着医务人员前进。
为一线战士护航
抗疫“后盾”
如果将医护人员比喻成战士,那防护用品就是金盔铁甲。在全国防护物资紧缺的情况下,泸州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统筹调度,尽全力满足市传染病医院防护物资需求,多维度保障物资供应。由泸州市人民医院党委办公室兼采购部负责人张祥容带领的物资供应小组所有人员想尽一切办法,竭尽所能满足临床救治需求和医护人员的生活需求,避免因防护物资问题造成医护人员感染风险。
充足的医疗设备保障是战胜疫情的必备条件。泸州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投入2400余万元,先后为市传染病医院配置了CT机、移动DR、呼吸机等医疗设备,以及负压病房、生物实验室、医用气体站、ICU病房、消毒供应室专业设备。为了降低不必要的感染风险,减少外来人员进出院区,以泸州市人民医院医学装备部负责人戴科为首的医学工程技术人员通过学习研究,自己搬运、安装、调试、操作培训,不断优化设备配置方案等,为医疗设备的正常运行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
就是这样一群默默奉献的人,用长达近两个月时间的坚守与付出,撑起了一线医务人员身后的“山”。
他们的故事 平凡而伟大
卫茂华是泸州市人民医院第一批进入新冠肺炎隔离病房治疗组的组长,1月23日到岗后,着手院区的筹备工作,一直冲锋在一线。1月31日凌晨5时,为抢救危重患者郭女士连续工作了10多个小时后,卫茂华裹上大衣,把两把椅子拼在一起休息。卫茂华说,在隔离病房虽然是轮班工作,随着病人增多,病情加重,工作并不轻松,随时都要关注患者的身体变化。要说开心的事,那就是处理完患者,躺在床上和老婆孩子视频聊天的时候。如今,卫茂华隔离结束后,重返医院的工作岗位,继续从事疫情防控工作。
呼吸内科医生蓝杨是一名党员,面对疫情,她逆风而行,作为第二批联合医疗队成员进驻传染病医院。为了节约防护服和口罩,医护人员平时都要把病房的工作全部完成了,才换下防护服出来吃饭,她的三餐总是超时,一顿午饭往往要到三四点才能吃上。她说,医院配了微波炉,就算过了饭点还是能吃上热饭,感觉还挺好吃。
24岁的护士罗鑫,她的爸爸是一名基层医生。这次疫情,父女俩同在抗疫一线。罗鑫叮嘱爸爸,一定要保护好自己,“我在这里很好,你也平平安安的就好”。
钟方敏是泸州市人民医院第一批进入隔离区的医护,出舱后在隔离点进行14天的观察。眼看着回家和妻子见面的日子越来越近,没想到,在市内另外一家医院当护士的妻子,出现在了第三批进舱的培训名单中……
他们的坚守 只为守护健康
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泸州市人民医院两手抓:市传染病医院确诊患者和疑似患者的救治;市府路院区和沙茜院区正常的医疗就诊和疫情防控工作。医院第一时间成立疫情防控领导组,全院职工取消休假。
每天早上9点,卢苇在结束医院本部的交班和工作安排后,会准时来到市传染病医院,巡视院区,了解医疗救治情况,解决迫在眉睫的困难……有时候忙了大半天,来不及喝一口水。
忙完市传染病医院的事务,卢苇立即赶去市府路院区和沙茜院区看看。“人民医院就是为人民服务的医院,这是使命和责任。这两个院区的患者多,同样是战疫一线的主战场,丝毫不能松懈。”卢苇说,为此医院成立多学科协作及救治专家组成的诊疗专家组,完善后勤保障等服务措施;及时发布应急预案、诊疗方案及院感防控、医务人员个人防护要求,将接诊、转运、分诊收治、疫情报告、院感防控等各项工作进行了细化落实;进一步优化预检分诊流程及发热门诊病人收治、隔离、处置流程。
为全面保障医患安全,规范诊疗流程,泸州市人民医院在门诊大厅设置了总预检分诊点,严格按照三级医院的三通道进行流程再造,加强发热门诊规划布局,合理再造预检分诊流程,加强留观室建设和个人防护培训,全力做好预检分诊工作,减少医源性传播。全院设置三个预检分诊处:门诊,急诊,儿科,儿科单独设发热门诊。发热门诊24小时接诊,实行三班倒运行,所有时段实现网上预约挂号,单独设立采血点、收费点,避免交叉污染。进入医院的人员和车辆都要进行体温检测,出现发热情况,立即转至发热门诊就诊。
医院在各个醒目位置放了倡议书、疫情科普等宣传内容,防控与宣教并举。前来就诊的市民都戴上了口罩,院内秩序井然。从3月2日起,泸州市人民医院继续暂停口腔科门诊(口腔科急诊除外)、呼吸科内镜、耳鼻喉科内镜、HP呼气试验、肺活量测试等高风险医疗服务,其他所有门诊、检查、手术有序恢复诊疗服务。为了方便市民就诊,避免人群聚集,泸州市人民医院实行预约挂号,分时段就诊,全力以赴保障患者和家属的生命安全。
疫情当前,不言得失。一直以来,泸州市人民医院的战士守护的是人民共同的家园。
新闻推荐
龙车镇干部群众正在参加高粱育苗技术培训。王超明摄□王超明邱有义本报记者朱虹“选择没有化学污染,水源方便、背风向阳,土...
泸州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泸州,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