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准备到完成采集,前前后后需要10多分钟 他们,在“疫”线与病毒“面对面”

川江都市报 2020-02-13 00:38 大字

护士正在采集咽拭子样本(龙马潭区人民医院供图)

咽拭子的采集,患者暴露咽喉,张口发“啊”音,将产生大量携带病毒的气溶胶,这是采集护士必须面对的风险。

最近一段时间,泸州市龙马潭区人民医院采集咽拭子的数量较多,确诊人数也多。护士们如何做到既快又准,既规范又安全操作呢?

◎ 川江都市报记者 周丽

准备:手套戴两层 还要套上防护面屏

“平时,我们采集咽拭子样本并不多,在新冠肺炎发病前,我们进行了培训。”龙马潭区确诊的第一例新冠肺炎患者的咽拭子,是急诊科代理护士长李萍采集的。

1月23日,李萍一直在发热门诊、预检分诊之间忙碌。当晚7点过,急诊科接到一位疑似病例,经专家会诊后决定需要为其采取咽拭子进行病毒核酸检测。这是医院采集的第一份标本。李萍主动说:“我来!”

从准备到完成采集,李萍前前后后用了10多分钟。最终,这名疑似患者的核酸检测阳性,被确诊为龙马潭区首例病人。此后,李萍也采集了多份样本,共有两例确诊为新冠肺炎。

龙马潭区人民医院发热门诊的几位护士承担采集咽拭子的任务,有的经过两次培训,直接进入实战,一次取样到位。

“接到要采样的指令,我们立即做好准备。”和其他发热门诊的医护人员一样,采集样本的护士,防护级别相对要高一些。

在紫外线消毒后的房间内,护士洗手,戴手套,一次性帽子,N95口罩,穿连体防护服,戴上护目镜,套上防护面屏,穿上雨靴和鞋套,再戴一层手套,一切准备就绪。

除了自身的防护准备,还要将有病人信息的条码粘贴在一根咽拭子试管、两根抽血试管上。“一点都不能出错,病人进来后,还要反复核对姓名和信息,否则影响最终结果。”虽然平时给病人抽血做检查都是这样的程序,但在疫情的特殊时期,操作上更规范和谨慎。

采集:防护下也有可能被感染

采集样本,有一套严格的程序。护士准备就绪后,患者消毒后,戴上口罩进来。首先要抽取大约6毫升的静脉血,再采集咽拭子。

患者张嘴,护士左手拿压舌板,右手拿一根七八厘米的咽拭子采集专用棉签,深入患者的咽喉深部,在咽部后壁上划“M”转动,反复擦拭,收集粘膜细胞。成功后,将棉签放入封闭的试管中,通过专用的运输箱,送到市疾控中心实验室检测。

李萍说,采集咽拭子的风险很大,操作不好,棉签到达的位置不够,或者在咽喉部转动角度不够,采集的标本都会影响结果。护士的手拇指也会进入患者的口腔,本身就是一种暴露。而患者和护士面对面,患者张大嘴巴,飞沫通过鼻腔、口腔等传播,有感染的风险。比如,护士的口罩戴得松,分泌物直接喷在护士的脸上,喷在防护的屏障上面,这些都有可能被污染。

用李萍的话来说,采集咽拭子一步到位的话,几秒十多秒就能完成,需要患者的配合。“压舌板放入患者口腔,绝大多数都会有呕吐、咳嗽等反应,棉签进入咽喉部,有的患者立即咳嗽,有的会有呕吐物,什么意外都有可能发生。”李萍说,一边操作,一边给患者做心理安慰,两人密切配合,才能在最短时间内又快又准又安全地完成。

然而,并非所有的患者都能很好配合。儿科护士长王萍这段时间采集了20多例样本。有一个多月的婴儿,也有几岁的小孩。婴儿的口腔小,操作更是慎之又慎。“太小的孩子无法交流,只能凭经验做,几岁的孩子,一开始压舌就要乱动大哭。”王萍说,有的孩子采集咽拭子,还要采集鼻拭子,用生理盐水冲洗后提取,孩子会很不舒服,大哭大闹,家长在一旁也闹心。王萍让家长抱住孩子的头,固定好位置,有时趁孩子大哭张嘴时,立即压住舌头,棉签深入咽喉,眼快、手快提取样本。

新闻推荐

农民工捐款5000元 不留姓名转身就走

“向抗疫一线的医疗工作者捐点口罩钱,愿他们平安!”2月9日,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农民工朋友来到江阳区蓝田街道肖湾村办公室捐...

泸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泸州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