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关爱帮扶对象 从此结下“亲人”缘
◎ 唐杰
“大妹,感谢你真心为我办好事,你在哪儿住啊,等我杀了过年猪一定给你提两块肉来!”11月22日,我像往常一样到泸州市纳溪区白节镇青风村4社贫困户张义恒家中走访,张义恒拿着从银行取出来的400元特困人员供养金,激动之情溢于言表。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肯定不会拿贫困户一针一线,但听到群众发自肺腑的感谢和对我帮扶工作的认可,我的内心无比欣慰。
纳溪区共10个贫困村,7061户贫困户,今年是脱贫攻坚的关键之年,纳溪区发动全体党员干部通过“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等方式开展帮扶工作,目前正如火如荼进行着。
还记得5月份,我第一次去张义恒家的情景,沿着村道旁的石板小路拾级而上,正当我气喘吁吁想歇会脚时,同行的村支书给我鼓劲,我打起精神继续走,在一户低矮而略显破旧的土坯房处,看见一位背微驼且瘦弱的老人站在屋檐下。“到了!”村支书领着我进屋,我大致环视了一下,注意到张义恒手指有残疾,微笑着与他攀谈“张老辈,我是小唐,以后我负责帮扶您,有啥难处都跟我说。”“我就得一个人。”他只回了这一句,之后氛围有点尴尬,村支书只好笑着打圆场。
那天我们没有停留多久,回去的路上,村支书告诉我,张义恒早些年结过婚,膝下无儿女,后来离婚了,独自一人生活,生活来源主要靠残疾人补贴、低保金等政策补助。
我想,像张义恒这样年近七旬的孤寡老人,太需要社会关爱,于是我暗暗下定决心,要把他当“亲人”般帮扶到底。
今年的夏天来得有点早,6月份的一天,我拎着一桶菜籽油爬了约10分钟的山路,到了张义恒家却发现他家连电风扇都没有。这么热的天,没有电风扇怎能受得了?于是我仔细“检查”了他家的电器,在一个木柜上放着一个满是灰尘的小电视,却不能播放,卧室的灯也不亮,我把这些情况默默记在心里。
隔了一个周,我给张义恒老人送去了电风扇,还请同行的纪检干部帮忙修电灯、接电视线路,让原本闷热、昏暗、冷清的房屋变得凉快、明亮、热闹了起来。那天,张义恒老人脸上露出了笑容。一来二去,走访次数多了,他也乐意和我交流。原来,他在年轻时做工被石头砸伤了大拇指,落下了残疾,身体状况也不太好。
一次,我在对张义恒享受的扶贫政策逐项核对时,发现他享受了每月200元低保金、每月80元三级残疾补贴、每月100元新农保等政策,但对于他来说,380元的生活补助仍然艰难。于是,我到民政部门咨询扶贫政策,一位工作人员告诉我,如果老人无子女,且年过60岁,经审核后可以享受特困人员供养金政策,一个月400元。当时我喜出望外,因为这400元对于欠缺劳动力的张义恒来说尤为重要。
于是,我帮张义恒老人填了特困人员供养金申请表,同时向镇上、村上反馈了张义恒的实际情况,希望镇、村相关部门尽快走访调查,摸清情况。
当我再次走访张义恒时,他老早就跑到公路边接我,非常高兴地告诉我他的特困人员供养金已经领到了,一个劲儿地感谢党委政府,感谢我。我微笑着告诉他不用谢我,这些都是我应该做的,他对我帮扶工作的肯定,就是对我最大的“奖励”。
当我从张义恒家里出来后,路过一个个贫困户家门口,看着他们脸上的笑容,我想这就是党和政府的惠民政策带来的温暖吧,瞬间觉得前面的路变得更加宽广、明亮了起来,我便不自觉地加快了步伐……
新闻推荐
袁为连/制图◎泸州日报记者罗森波中国酒城,醉美泸州。信用,正在这片土地“发酵”,“酿出”幸福生活的“美酒”。2016年4月,泸...
泸州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泸州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