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阳区按照“三个到位”原则,点面结合,高标准推进改厕工作,把民生实事办到村民 心坎上 “小厕所”牵“大民生”连“大文明”

泸州日报 2019-12-12 09:05 大字

改造后的厕所舒适方便。张红 摄

■张红 杨金鑫 本报记者 张婷

地面墙面贴瓷砖,头上吊顶装浴霸,热水器、洗手池、淋浴花洒、冲水便池一应俱全,走进江阳区黄舣镇村民王定邦的家中,记者看到,其家中厕所设施齐全,焕然一新。

近年来,江阳区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实施乡村振兴的第一仗,按照“政策到位、资金到位、指导到位”原则,点面结合,高标准推进改厕工作,成为全区补齐公共服务短板、提升村民生活品质、树立文明新风的重要发力点。

高位部署“小厕所”

务实多一点

小康不小康,厕所算一桩。江阳区高度重视“厕所革命”,专门制定《江阳区农村户厕改造工作方案》,组建工作组,明确总体思路、任务目标、保障措施,采取“示范先行、逐步推广”的模式开展农村改厕工作。

“通过事前调研,我们梳理出农村改厕中存在或可能出现的问题清单,并逐项分析研究,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再细化落实相应的部门具体实施。”作为牵头单位,江阳区农业农村局一方面抓好统筹调度,督促相关部门狠抓落实,同时做好工程验收工作。

针对资金缺口,江阳区争取各级项目资金4500万元、镇街配套300万元、农户自筹1000万元,全区投入5800余万元对农村户厕、公厕进行改造。

“政府出一点、农户出一点”“农户自建、以奖代补”……针对贫困户、特殊群体、一般农户,江阳区分别制定相应奖补政策,因地制宜,分类实施,确保任务、项目、资金、方案精准到户。

有了政策、资金,还要有技术支持。江阳区派专家蹲点监督指导,严格把关修建质量,拒绝涂涂抹抹的“面子”和敷衍塞责的“里子”,改造户数账账相符、用料账实相符、工序合理规范……每一步都认真审核,不嫌麻烦、不嫌累。

高位推动“大民生”

实惠多一点

农村“厕所革命”这件好事办得怎么样?乡村建设这块短板补得如何?农民群众满不满意?

大多数村民家以前是旱厕,不仅空间狭小,卫生也不达标。现在改造成了抽水蹲厕,贴上了白色瓷砖,看起来干净卫生。“我们还在户外修建了三格式化粪池,除去难闻的臭味,减少粪便对水体的污染。”据黄舣镇农业服务中心工作人员介绍,粪便污水经粪池无害化处理后作为肥料进行资源化利用。

像这样干净卫生的农村户厕在江阳区农村并不鲜见。“刚开始有的村民并不理解‘厕所革命’,觉得花钱不实惠,没必要。但是第一户厕所改造完成后,大家看到了‘原来如厕也是一种享受’,现在都抢着进行改造。”黄舣镇罗湾村村委会主任肖元强用一句玩笑话道出了村民的满意度。

除了户厕,“厕所革命”还让农村有了漂亮的公厕。在分水岭镇董允坝农业示范区南区观景平台,一座设计独特的公厕吸引了休闲游客。公厕外设有4个洗手位,内部蹲位间设置约2米高的隔板,白净的瓷砖、敞亮的环境,让人使用起来舒心。该公厕还设有无障碍通道,让残疾游客和村民使用更方便。

“这个厕所功能科学方便,外观独特新颖,没有臭味,更人性化。”这是游客和村民的评价。

高位提升“大文明”

幸福多一点

臭气熏天,苍蝇满天飞……以前,在农村如厕的糗事让很多人尴尬。

如今,厕所成了衡量文明的重要标志,改善厕所卫生状况直接关系到群众的健康和环境状况。

推进农村“厕所革命”,一方面要在硬件上改掉以往的旧厕,取而代之的是环境卫生的新厕,另一方面还要革掉陈规陋习,让科学合理的卫生习惯装进村民的头脑中。工作组成员主动上门,讲政策、看样图、做预算……改厕后,罗湾村村民胡运蓉老人十分满意:“宽敞的厕所干净又现代化,农家肥也不缺。太好了!”

在董允坝村晏石坝聚居点,变“要我改”为“我要改”的农户也不少。村民王开明一直在外打工,看到家乡的变化后决定回乡发展,他主动申请改厕试点:“我们村环境越来越好,游客也越来越多,我把厕所改了以后,再把前庭后院收拾一番,开个农家乐,就在家乡创业。”王开明没想到,改水改厕这些小事能带来这么多实惠。

厕所改造牵着民生,连着文明。

截至目前,江阳区已完成新建、改建农村户厕2.8万余户、公厕20座,全区农村卫生户厕普及率达92.8%,整村推进无害化卫生厕所改造已完成8000余户,有公厕的行政村占比达100%,把民生实事办到了村民心坎上。

新闻推荐

柚农庆丰收 趣味运动会欢聚一堂

抱柚子趣味跑步比赛◎吴崟摄影报道12月1日,在泸州市纳溪区护国镇东巷口村的柚庄,欢笑声此起彼伏,这里正在举行护国镇首届百...

泸州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泸州,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