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秘笈” 职业菜农诀窍多
孙怀荣在菜地观察。
□袁愈虎 刘妮 特约通讯员 周超文 文/图
对职业菜农来说,“菜多价贱”几乎年年都要遇到。然而,在泸州市江阳区华阳街道西岸村,61岁的职业菜农孙怀荣从事种菜已有20年,每年靠着40多亩的菜地收入达40万元。孙怀荣高兴地说:“种菜只要掌握了秘笈,就不会为销售犯愁。”
秘笈一:严把质量关
深秋时节,走进孙怀荣的菜地头,他正在为白菜人工捉青虫。“人工捉青虫虽然费时,但却让我的白菜有了身价。”孙怀荣说,自20年前开始规模种植蔬菜开始,他就尝试种植大棚有机蔬菜。在别人看来,这些蔬菜跟普通的蔬菜没有什么区别,但因为从种植到成熟都没有使用化肥农药,这卖出来的价钱可比普通的大棚蔬菜贵了不少。
孙怀荣说,他所在的西岸村因地处泸州城郊,20年前村民就自发将种粮食的田地改种大棚蔬菜。与别人不同的是,孙怀荣自一开始就采用有机种植,施肥用畜禽肥,治虫用生物农药,很多诸如白菜类的青虫他更是进行人工捉,虫子又拿回家喂鸡。但在周边菜农眼里,孙怀荣采用有机种植只是徒增劳力,买菜的根本看不出二样来。
然而,令周边村民没有想到的是,当年泸州汇通超市来到西岸村进行“农超对接”时,经对村民选送的蔬菜进行检测后,只与孙怀荣签订了供销协议:孙怀荣地头所有种植的蔬菜,泸州汇通超市全部高于市价收购。
这些年,由于孙怀荣严把质量关,一年要抽检若干次,凭着品质,他的蔬菜始终卖得比别人贵。一年下来,蔬菜亩入都在1万元左右。
秘笈二:打好时间差
为自家蔬菜找销路不难,难的是如何把自家的蔬菜卖出比别人更高的价钱。擅长动脑筋的孙怀荣还根据市场需求变动和蔬菜生长期的长短,对40亩菜地进行搭配种植,最大程度地提高土地利用率,提高蔬菜种植效益。
孙怀荣的40亩土地常年种植10余个品种,每种菜大约4—5亩,生长周期多在50—80天。这样,既能保质保量提供货源,又能合理规划蔬菜上市“时间差”,控制市场风险。
比如,这个季节正是早熟白菜上市的高峰期,他却不赶这个茬,他在花菜收获后的地头种植的白菜还没有卷心。这样,他的白菜便能赶在11月初别人的白菜下市、冬白菜还未跟上的空档期上市,不愁价格不高。
不仅如此,在孙怀荣的巧手“搭配”下,家中一亩地一年至少能种三季菜,最多能种四季。春季种海椒,海椒收获后点豇豆,8月份收了豇豆种花菜,11月份收了白菜再种上菠菜,正好种了四季菜。
秘笈三:围绕市场种“滞销菜”
搞种植业容易出现“跟风”,今年什么蔬菜价格高,大家一窝蜂全上,结果容易导致供大于求,出现菜贱伤农。
这种事见得多了,孙怀荣便反其道而行之,市场上什么菜当下滞销,他就种什么菜。由于之前的菜贱伤农挫伤了菜农积极性,在接下来的上市季节里,这种菜反而会因供不应求而卖个好价钱。
比如,去年市场上的四季豆和无筋豆的价格高,丝瓜卖不脱,价格最低时才两三角一斤。他在规划今年土地用途时,取消了四季豆和无筋豆的种植规划,改为种丝瓜。眼看今年丝瓜快上市了,不少蔬菜贩子已经打来电话提前要货,开价就2块多一斤。
再拿11月上市的白菜来说,现在市场上早白菜批发价格不过五六角一斤,菜农根本赚不到多少钱。今年8月,原本计划种早白菜的他面对不少菜农都跟风种早白菜,立刻将10亩空出来的土地全部种上去年滥市的花菜,花菜收获前夕又种白菜。“根据往年的经验和目前的行情,今年不但花菜赚了钱,估计白菜上市时,批发价至少能卖到1块多一斤。”孙怀荣自信地说。
新闻推荐
岸下·石窑小镇抱犊寨华北名优酒灌装基地君乐宝乳业生产车间金隅鼎鑫科林电气京华电子□本报记者吴险峰何为绿色发展?经济...
泸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泸州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