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引领 优化酒城营商环境

泸州日报 2019-12-30 10:11 大字

● 在泸州市开办企业最短1小时、最长18个小时即可办结。 ● 泸州市引入第三方信用服务机构,对34个市级部门、7个区县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七日双公示”,提高行政管理透明度。

■简宇 本报记者 曾臻

营商环境之于企业,犹如空气、阳光和水之于生命。近年来,泸州市积极打造坚实可靠的制度环境、公正文明的执法环境、公平正义的司法环境、高效便捷的政务服务环境,不断深化行政审批、投资审批、商事制度等改革领域,形成营商环境更加便利快捷、服务更加高效精准、权力运行更加阳光透明、行政执法更加公开公平的良好态势,让企业家们安心创业、安心生产,享受更多的“法治红利”,用法治打造了更好的营商环境。

立法制规 刚性保障夯实基石

近年来,泸州市把科学民主决策、精简规范审批、高效优质服务、依法依规管理、严格公正执法的标准用法治方式固定下来,用法律法规、制度文件、清单手册等形式公之于众。

结合泸州实际制定了《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和25条措施;实行“清单制+责任制”管理办法,梳理分解责任分工,逐一落实到位;

印发《泸州市关于构建营商环境标准化体系三年计划》《泸州市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放管服”改革暨政务公开协调小组组成人员名单及工作职责的通知》《泸州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实施方案》《泸州市压缩不动产登记办理时间的实施方案的通知》等文件;

加强对涉企执法监督检查,印发《关于贯彻保障民营企业发展规范行政执法“十个不准”的通知》,开展“营商环境提升年”执法活动,有效避免执法简单化、“一刀切”等问题;

健全涉企收费目录清单,及时清理和编制《泸州市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目录清单》,凡未列入收费清单的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一律不得收取,凡不在收费清单所列文件明确的收费范围,一律不得执行,坚决取缔没有法律法规依据的收费项目和行政审批服务收费……

一项项新规密集出台,一条条新策持续发力,法治的刚性保障推动了落地执行、求实问效,为泸州招商引资和企业成长夯实了营商环境建设的法治基石。

优化服务 构建政商良性互动

过去在泸州开办企业需要到工商、公安、税务、人社、银行等多个部门,提供27种材料,在11天内办结。如今,只需到1个窗口,提交14种材料,最短1小时,最长18个小时即可办结。这得益于四川自贸试验区川南临港片区全国首创的“企业开办小时清单制”。高效的服务,引得“金凤凰”纷至沓来,仅三年时间,川南临港片区就吸引了7086家企业入驻。

“时间意味着利润”,审批多耗一天时间,企业就多增加一分成本。通过优化、协同、高效的审批流程,泸州市用政府减权限权换取了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的释放。近年来,泸州市全面深化“放管服”改革,以解决企业办事环节多、耗时长等问题为重点,深入开展“减证便民”行动,着力打造全省首个“0证明城市”;印发了《泸州市创建“0证明城市”实施方案的通知》,市、区县、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联动、全域推进,截至目前共梳理证明事项700余项;今年年底前,全市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全面取消索要证明事项;全面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创新推出企业开办1小时、3小时、6小时办结“三张清单”,实现了办事效率高、办理时限短、服务质量优的效果,受到国务院通报表扬;开展涉及民营经济发展规范性文件清理78件,其中废止15件、修改14件;加强涉企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2018年以来,对91件行政规范性文件进行备案审查,其中对5件涉及有悖于民营经济发展的规范性文件函告整改;探索建立企业评价政务服务机制,定期发布评价结果,倒逼相关部门提高服务质量。

公正执法 打造公平有序市场

不仅要让企业办起来、生意做起来,还要让企业好起来、办长久。为提供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让企业在同一“跑道”上平等竞争,遇到问题时同一“尺度”加以解决,泸州市印发《关于贯彻保障民营企业发展规范行政执法“十个不准”的通知》。通过加快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开展政府失信行为专项治理,建立第三方评估等举措加强政务诚信建设。在全省率先引入第三方信用服务机构,对全市34个市级部门、7个区县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七日双公示”,提高行政管理透明度。

泸州市纪检监察机关在全省率先制定《泸州市纪检监察机关服务保障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工作措施》,对民营企业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在“阳光问廉”节目中予以曝光、整改、问责,全面落实保护民营企业容错纠错机制,列出74项容错纠错清单;政法机关严格规范涉企执法司法行为,建立了民营企业不规范经营行为查处警示警告制度,在预警后自动纠正规范的从轻、减轻或免予处罚,有效防止将经济纠纷当作经济犯罪处理。

同时,泸州市还建立健全民营企业维权服务工作机制,制定了民营企业投诉处理办法,明确“12345政务热线”作为全市民企投诉电话,联通“四川省民企投诉网络平台”。指定专门机构、专职人员负责民企投诉处理工作,以民营企业的痛点、难点、焦点为着力点,做到办理投诉程序清晰、渠道畅通、处置及时、企业满意。

司法保障 守住公平正义底线

在有足额保全,却还没有生效法律文书,但原被告双方已达成一致意见需要解封,以确保双方企业恢复正常生产经营的案件中,如何确保被告方解封后账款能安全兑付给原告方?日前,龙马潭区法院为这一难题给出了双赢的答案。

在龙马潭区法院审理的一起商品房代理销售合同纠纷案件中,经法官多次协调、双方达成一致意见的基础上,创新采取先予执行措施,750万元半小时内先予执行安全到账,原告撤诉了。先予执行到账、及时解封保全财产,既为企业补充了现金流,也为企业激活了资金流。

一个鲜活司法案例的出现,就是一次营商环境的优化。司法作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在保障市场主体合法权益、构建法治化营商环境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近年来,泸州市开展针对性的“法律进企业”活动,为企业和职工提供特色法治宣讲服务产品,指导帮助企业建立健全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学法制度,将法律学习培训纳入日常管理范围,加强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法律知识培训;打造“线上线下、协同运行,一窗受理、一网通办”的o2o智能法律协同服务平台,开发“法E通”手机移动APP,内设“法律咨询”“仲裁服务”“调解服务”“监督举报”等板块,整合200余名律师公证、基层法律服务等专业力量为企业提供服务;建立健全民营企业矛盾纠纷调解工作机制,依托工商联、商会等组织,成立泸州市民营企业纠纷调委会,及时化解民营企业矛盾纠纷。同时,建立了自贸区法庭、检察室和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精选16名资深律师为企业开展免费“法治体检”。

新闻推荐

为了长江 他们选择退捕上岸

渔船拆除现场。本报记者何海洋摄江阳区集中拆除渔业船舶,400多渔民获转产安置农报眼□本报记者朱梦蝶“把棚子拆掉,准...

泸州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泸州,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