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 泸州市推动资源枯竭城市转型提质增效
● 坚持创新发展,培育发展内生动力
● 坚持协调发展,着力“产城景”融合
● 坚持绿色发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 坚持开放发展,打造区域开放高地
● 坚持共享发展,建设幸福健康泸州
本报讯(记者 罗森波) 记者昨(25)日从市发展改革委获悉,近年来,泸州市深入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在推动资源枯竭城市高质量转型发展上取得了阶段性成效。2015年至2018年,泸州连续四年获得全国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年度绩效考核“优秀”等次。今年,转型工作获国务院办公厅通报激励。
坚持创新发展,培育发展内生动力。以泸州老窖国家固态酿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泸州高新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等科技创新平台为支撑,培植经济发展新引擎。实施传统产业集群发展、智能改造和创新发展,组建川酒集团打造泸酒“第三级”,长江机械、巨力液压、容大智能等一批“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相继建成,泸州老窖固态法白酒生产数字化车间新模式应用成功列入国家智能制造综合标准化与新模式应用项目。千亿电子信息产业和由装备制造、航空航天、新能源新材料、现代医药等组成的千亿新兴产业逐步成型,开通云龙机场、蜀南气矿、泸州港等数十个5G基站,相继落户泸州的华为集团、步长生物制药等龙头企业健康蓬勃发展。
坚持协调发展,着力“产城景”融合。以城区老工业区搬迁改造为切入口,协调推动“三生”融合发展。完成老工业区机械制造企业“退城入园”、搬迁改造,基本形成集聚发展与分散布局相结合的“4个核心园区+6个特色园区”发展格局,以产业集聚带动人口集聚。统筹推进新城建设和老城有机更新,完善功能、方便市民,全市城镇化率达50.46%,海绵城市绩效互评考核成绩排名四川省第二,在省级试点城市中排名第一。
坚持绿色发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践行“两山论”,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绿色发展,持续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以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重点流域污染治理、石漠化综合治理、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毁损土地复垦以及“环境信息化三级统筹项目”等为抓手,大力推进生态环境建设,拥有自然保护区8个,面积144332公顷,森林覆盖率达50.6%,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率提升至43.6%,毁损土地复垦率提升至42.5%,在四川省“环境信息化三级统筹项目”首批五个试点城市中率先完成项目初验,并进入试运行阶段。
坚持开放发展,打造区域开放高地。以四川自贸试验区川南临港片区建设引领高水平高层次开放合作,投资营商环境不断优化,“企业开办小时清单制”获国务院通报表扬,“生产型出口企业出口退税服务前置”纳入全国自贸试验区第五批复制推广经验在全国推广;持续推进南向开放,依托长江黄金水道,深化与广西北部湾、粤港澳地区等沿江港口、城市的合作,协同开放区域达45个。《西部陆海新通道总体规划》将泸州明确为三条主通道节点城市之一,泸州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居四川省第3位、川南第1位;川南城际铁路自贡至泸州段加快推进,渝昆高铁建设启动,泸州东站增设成功;泸州云龙机场成为四川省第三大航空港;泸州被确定为四川省唯一的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泸州港集装箱吞吐量稳定保持在全省的60%左右,进口肉类监管场成为川滇黔区域内唯一水运进口肉类指定监管场。
坚持共享发展,建设幸福健康泸州。积极关注重点人群就业,不断扩展新兴就业领域,城镇登记失业率持续稳定在3%至4%之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位列全国资源枯竭城市地级市第7位。不断扩大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本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障体系覆盖范围,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持续稳定在98%以上,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连续八年实现100%全覆盖,全民预防保健试点深入推进。健康城市建设有序推进,建成健康乡镇23个、健康社区20个、健康村107个。
新闻推荐
本报讯(马琴)近日,江阳区邻玉街道举办了第二期烹饪培训,组织了30多名失业人员参加,以进一步拓宽就业渠道,让失业人员掌握一技之...
泸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泸州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