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教育 让“特殊学生”不特殊 广营路小学与泸州市特殊学校共同研讨融合教育

川江都市报 2019-12-19 10:10 大字

融合教育研讨会

12月13日下午,在泸州市特殊学校会议室,广营路小学党支部与泸州市特殊学校的校长和老师,以及部分有语言听力障碍的学生和家长们聚集在一起,开展了一场关爱残障儿童,共同研讨融合教育对“特殊学生”成长意义的研讨会。此次研讨会还邀请了江阳区教研培训中心副主任刘明芬及实验小学校长朱晓波参加。

融合教育,是指尽可能地将残疾儿童安排在所在社区的普通学校就读,并提供最适合其需要的支持和帮助,使不同学习风格、不同能力和背景的残疾儿童得到尽可能好的公共教育。2017年,国务院颁布的《残疾人教育条例》就明确提出,要“积极推进融合教育,在特殊教育学校和普通学校两种安置方式中,优先采取普通教育方式”。

10岁的小芳(化名)目前就读于广营路小学五年级,她出生时先天失聪,父母倾全家之力为孩子安装了一个人工耳蜗,恢复了一定程度的听力,并送她到泸州市特殊学校就读。刚入学时,她很长一段时间情绪波动很大,容易发脾气,不愿与同伴互动。在小芳读到二年级的时候,正逢特殊学校与广营路小学共同研讨如何推进融合教育,让“特殊学生”不特殊。特殊学校胡启军校长联系了广营路小学的刘正芬校长,商议把小芳转学到广营路小学随班就读,作为两所学校推进融合教育的试点学生。

转学到广营路小学之初,小芳在语言沟通上与同学们有隔阂,上课又不能完全听懂老师的授课内容,学习成绩不理想,不愿与同学和老师沟通交往,存在自卑心理。广营路小学的老师和领导对小芳进行了心理辅导和一系列教育辅导。随班就读一年后,孩子慢慢走出了心理困境,与同学们和睦相处,对学习也开始产生了兴趣,课堂上专心听讲还经常主动举手发言,学业成绩也稳步提升,尤其是她的书写非常工整,每次作业都成为老师表扬的范本,与大家交流的时候一律用语言表达,抛弃了手语,变得自信大方、活泼开朗,完全看不出是一位“特殊”的学生。

在研讨会上,小芳的班主任老师介绍了孩子在随班就读这几年的学习生活表现及进步情况,小芳也向大家表演了诗朗诵,并展示了自己在广营路小学参加各类活动的视频及图片,获得了大家的阵阵掌声。

刘正芬谈到最初接收小芳随班就读时,也有多方面的顾虑。普通学校教师对残障儿童的教学技能缺乏,资源教师数量稀缺、对残障学生考量体系不完善,怕孩子因各种原因被同学远离,再次遭遇心理伤害,这些都会成为“特殊”孩子随班就读路上的阻碍。但通过小芳随班就读两年多的成长及变化,两所学校都惊喜地感觉到,“特殊”学生和普通学生坐在同一课堂里,“特殊”学生和普通学生结成学习伙伴小组,普通学生也能在其中接受教育。如果再根据“特殊”学生的需要进行个别化教育,他们一样可以在“融合”的环境下快乐成长。

胡启军一开始对随班就读这一模式也有担忧,特殊学校隔离式、封闭式的教育,限制了残障学生的发展,一旦将“特殊”孩子与普通孩子分流,很容易产生一种隔阂,今后走上社会,这种隔阂也很难消除。胡启军认为,让“特殊”孩子融入正常孩子群体,双方才能达到教育互补。

刘明芬和朱晓波在看完小芳的展示后也感触颇深,一致认为:“特殊”孩子终归要回到社会,怎样让“特殊”孩子融入社会,让社会接纳他们,融合教育要为他们树立良好的自信、健康的体格和积极的学习态度,让所有孩子享受公平的教育。

广营路小学与特殊学校推进融合教育才起步,还需要不断探索、总结经验,才能让随班就读工作取得更好的效果,让“特殊”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从而实现融合教育的真正意义。

肖静 川江都市报记者 吴迪 文/图

新闻推荐

泸州国家高新区 提升服务水平 助力企业发展

本报讯(记者蔺艳霜)近日,泸州国家高新区企业服务局有关负责人带队,实地走访了解园区企业生产经营状况,以更好地提升服务水平,助...

泸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泸州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