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上互联网 让农特产“飞”出大山

泸州日报 2019-11-18 09:15 大字

■王超明 罗尧 本报记者 李界

在纳溪区丰乐镇马村村,很多果蔬种植大户的瓜果蔬菜还未成熟就被预订一空,当被问及原由时,果蔬种植大户不约而同地给返乡创业人士刘华强点赞。

2015年,刘华强回到丰乐镇马村村,投入资金300余万元,流转土地600余亩,成立泸州市蔬香佳园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规模化种植蔬菜100余亩、沃柑500余亩,让周边村民实现就近就业;成立“稼鄉俚”特产鲜果产地直采配送服务平台,在助力纳溪区特色土特产品“飞”出大山的同时,帮助泸州及周边地区的种植大户解决销售难题。

返乡创业

打造绿色健康生态食品

1982年出生的刘华强,先后从事过广告、餐饮、装修等行业,因为诚实守信,积累了不少人脉和资金。

“如今大家都非常关注食品安全,丰乐镇的生态环境很好,适合发展生态农业。”2015年,在丰乐镇组织的成功人士返乡创业暨招商引资座谈会上,刘华强说出了自己的想法。随后,丰乐镇党委政府在土地流转、基础设施建设、种植技术等方面,为刘华强提供“一对一”服务,并解决了刘华强的后顾之忧。

“经过考察论证,我觉得果蔬种植是一个不错的项目。”刘华强投入资金流转土地,成立了泸州市蔬香佳园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公司采取精细化种植、精细化管理和集约化经营方式,使土地的亩产值得到大幅提升。

目前,刘华强已与20余家单位签订长期合作协议,形成固定的蔬菜配送关系,实现产品品质和经济效益的提档升级。今年,刘华强种植的500余亩沃柑开始挂果,预计采摘沃柑5万余公斤,收入100余万元。

“我家流转了5亩多地,除了有租金收入,每个月还能到基地务工挣2000余元。”马村村六组脱贫户袁国成说,刘华强公司的入驻,不仅让周边200余户村民通过土地流转增加了收入,还解决了村民的就业问题。

搭建平台

解决特色农产品销售问题

“如果不利用互联网销售,沃柑的销售肯定会出现问题。”为此,刘华强筹划创建了“稼鄉俚”特产鲜果产地直采配送服务平台,将纳溪泡糖、护国陈醋、桂花月饼、桂花黄粑、桂花糕、天仙枇杷、护国柚子等纳溪特色产品进行整理并上传平台,搭建起了市民与农民交易的平台。

“没有品牌、数量不足、品种单一……严重制约了平台的发展。”刘华强又注册了“稼鄉俚”商标,申请了四川扶贫商标和无公害农产品认证,进一步提高了纳溪农特产品的附加值和品牌影响力。

“桂花月饼、桂花黄粑等桂花系列产品深受广大客户青睐,每天通过平台发往全国各地的桂花糕、桂花糖、桂花月饼等产品就有300余单。”刘华强介绍,优质的产品在客户群里形成了良好的口碑。

为最大限度满足不同客户需求,刘华强耗时两个月,对泸州及周边区域进行走访调研,详细了解各地优质农特产品资源,并及时推荐给客户,既提高了平台的影响力,又帮助了泸州及周边区域1000余户村民解决了产品销售问题。去年,“稼鄉俚”特产鲜果产地直采配送服务平台营业额达到400万元。

新闻推荐

各国领事眼中 泸州魅力何在?

■本报记者肖婷11月14日至15日,“领团市州行——走进泸州”活动举行,来自韩国、波兰、瑞士、巴基斯坦等12个国家的外国驻蓉...

泸州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泸州,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