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河村养蜂人“酿造”甜蜜日子
专合社现场指导。
□胡瑞婷
特约通讯员 周超文 文/图
“自加入专合社养蜜蜂,养殖技术、蜂蜜销售都不用我们操心,加之又是生态饲养,许多顾客是闻香寻来,想不过甜蜜日子都不行。”8月11 日,在刚刚参加了村里的蜜蜂养殖专合社组织的专题培训后,泸州市江阳区通滩镇长河村蜜蜂养殖专合社社员赖文才说起养蜂事业,一脸的“甜蜜”。
通滩镇长河村生态蜜蜂养殖专合社共有蜜蜂养殖户38户,有蜂桶700桶,年产蜂蜜3500多公斤,每年销售收入都超过50万元。
通滩镇长河村生态蜜蜂养殖专合社理事长淳发章10年前就开始养蜂,10年来,他的蜂桶由开始时的5桶增加到了65桶。“在这10年中,我养蜂从来没有失败过。”淳发章骄傲地说。2009年,村里还没有养蜂产业,淳发章成为了最早的养蜂人。走上蜜蜂养殖道路后,淳发章一心钻研蜜蜂的习性,懂得了人与蜜蜂如何相处。从对蜜蜂的一无所知到成为行家里手,淳发章花了将近4年的时间。
如今,淳发章放蜂采花蜜已经有了固定的顺序:首先采油菜花,随后采野山花、五倍子花、枇杷花……“一年下来,可以摇蜂蜜600多公斤,按目前最低160元/公斤计,至少收入10万元。”淳发章给笔者算起了自己的增收账。
每年专合社收割的蜂蜜加起来有几千公斤,这么多的蜂蜜,如何卖出去呢?“我们从来不愁销路,因为我们坚持诚信经营。这几年成立了生态蜜蜂养殖专合社后,由于‘抱团’经营,现在我们长河村的蜂蜜更是声名远扬。”淳发章说,“我的专合社的蜂蜜不掺任何杂质,蜂蜜该是什么样就是什么样,不能为了暴利而违背自己的良心。”
话音刚落,淳发章的电话响了。“老淳,你那里还有蜂蜜吗?给我留5斤。”电话那头是买蜂蜜的一个回头客。“我们专合社还没有到割蜜的时候,就有很多人打电话预订,都是些老熟客了。”淳发章说。
淳发章告诉笔者,走上蜜蜂养殖道路几年后,由于自己的甜蜜事业开展得有声有色,村里人看在眼里,羡慕在心头,不少村民纷纷前来“求经”,想尝尝蜂蜜的“甜味”。他除了毫不吝啬手把手教授村民外,2015 年他还牵头成立了通滩镇长河村生态蜜蜂养殖专合社,吸引了村里38户村民加入。“养蜂首先要有耐心,吃得了苦。其次是要掌握养蜂技术,一年的产量就取决于养蜂技术和对蜂群的管理。”对加入专合社的每个社员,淳发章最先强调这两个要点。
光说不练假把式。赖文才在淳发章的蜂场分了两桶蜜蜂准备回去试验一把。没想到才过两周,便出现了蜜蜂出跑的现象。淳发章立即来到赖文才家,现场手把手教赖文才如何把控蜜蜂。如今,赖文才已经发展了20多桶蜜蜂,一年追花放蜂采着花蜜,生活过得有滋有味。“多亏了淳发章理事长的无私帮助,我才有机会养上蜜蜂,尝到甜蜜的滋味儿。”
如今,在淳发章的带动下,长河村蜜蜂养殖专合社的社员们,一年四季都不失时机地抓住好天时,根据季节变化,三五成群相约一起放蜂,年年都获得了不错的回报,少则1万多元,多的近10万元,家家户户都过上了“甜蜜”的小康日子。
新闻推荐
本周五 看川剧“继承人”唱“泸州河” 将演出《逼侄赴科》《芦林辩非》两部经典折子戏
◎川江都市报记者许世智本报讯本周五晚7:30,由泸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习所排演的“泸州河”川剧经典折子戏,将在江阳艺...
泸州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泸州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