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阳区这个村,为啥变化那么大?

四川农村日报 2019-07-29 06:12 大字

小草房变大别墅,撂荒地变产业园,土泥坝变文化广场

□王琳 李兴林 特约通讯员 王承伟

盛夏时节,万物葱茏,远眺泸州市江阳区石寨镇凤龙新村,犹如一颗明珠,熠熠生辉。一条条平整的水泥路蜿蜓延伸至农家,一座座红瓦粉墙的民居错落有致,不远处是千亩现代农业产业基地。来到村党群服务中心,村民在欢快的乐曲声中起舞,处处洋溢着文明和谐的氛围……

近年来,江阳区以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为抓手,狠抓农业产业发展、农民素质提升、农村环境治理,走出一条产村相融、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新路子。凤龙新村先后荣获四川省乡村旅游示范村、泸州市幸福美丽新村建设先进村、泸州市产村相融示范村等10余项荣誉。

小草房变大别墅

“新房子宽敞明亮,新生活舒服多了!”

凤龙村位于江阳区西北角,距主城区近30公里,全村经济以高粱、蔬菜、水产为主。

走进凤龙新村,鲜花盛开、瓜果飘香。“过去住的是茅草房,现在住进‘大别墅’,宽敞明亮,路也平顺得很。”88 岁高龄的邹定英高兴地介绍着儿子的新居,“今年我儿子种了6亩高粱,10多亩水稻,农闲时还种了点蘑菇,全年挣10 多万元没问题。”在邹定英家门前的高粱地里,沉甸甸的高粱在微风中摇曳,把新居装点得更加宜人。

2013年起,村上高标准规划建设凤龙幸福美丽新村,新村聚居点占地171亩,分三期实施,采用“统规自建、拆旧建新、政府补助”的机制,目前已建房60户、风貌改造32户。新村建成后,按照农村社区模式实行村民自治、自主管理。

如今,村民们住上了好房子,还要过上好日子,村“两委”班子又开始为村民发展产业、增收致富谋划布局。

撂荒地变产业园

“家门口就业,按时领工资还能分红!”

“我把自家的10多亩地流转给创铭园农业专业合作社种植黄桃,合作社返聘我代为管理,除了每月能按时领2000多元工资外,年终还能参与分红,每年的收入有3万多元。”谈到现在的生活,凤龙村种植户张佳全喜上眉梢。

凤龙村党支部书记刘永刚介绍,村“两委”班子经过多次调研,确定以新村聚居点为中心,大力推广粮经复合种植模式,鼓励农民走“高粱—蔬菜—油菜”轮作的路子,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发展思路定了,行动上也快速跟进。争项目、跑企业、成立专合社,种植红高粱、轮作绿色蔬菜、发展清水养鱼,凤龙村每一步都走得很实在。

目前,凤龙村“红、绿、蓝”三色产业发展已初具规模:种植红高粱3400亩,严格按照有机生产管理,助农增收500多万元;引进6大业主,规模种植大地蔬菜3000亩,建成高标准蔬菜大棚1000亩,培育都市绿色蔬菜基地;投资500万元,以专合社为主体,打造健康垂钓休闲园近1000亩,年产优质健康水产品近400吨。

土泥坝变文化广场

“空闲就聚在一起跳舞,越跳越有劲!”

6月14日,泸州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现场推进会走进凤龙村,该市有关人员都来参观学习。

近年来,凤龙村以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为抓手,加强文化宣传阵地建设,狠抓农民素质提升、农村环境治理。

“生活好了,钱包鼓了,还应该把文化活动搞起来,把精神文明搞上去。”在外的成功人士赵显锋带头捐款修建了村里的文化广场,原来的“泥土坝坝”变为功能齐全的活动场所。

刘永刚说,过去的凤龙村环境脏乱差,只有一条石渣路通往村外。通过大力宣传,现在村民的卫生意识得到增强、文明素质有了明显提高,开展工作比以前顺畅多了。

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过程中,石寨镇以场镇周边为主阵地,将创建范围不断延伸到村社,形成全域创建大格局。凤龙村则积极推进“路边、水边、户边”三边治理,对区域内的环境秩序进行常态化整治和维护。

“现在房前屋后都种满了花草果木,空闲时还可以到广场走走、聚在一起跳跳舞,大家都越跳越有劲!”谈到村里的变化,村民韦光鲜说,村上请了保洁员定时打扫卫生、清运垃圾。如今的凤龙村,产村相融环境优美、村容整洁、文明和谐……

新闻推荐

澳网中国业余挑战赛西安站落幕

7月27日,2019年首届澳网中国业余挑战赛西安站在朱雀网球中心落下了帷幕。周洪刚/李福喜组合最终从众多参赛的选手当中脱颖...

泸州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泸州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