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洞街道 棚改让居民住上好房子
■张颖 本报记者 李界
在龙马潭区石洞街道的老街,青幽幽的石板路两旁,还有部分土坯房、木阁楼、瓦房等,一些房屋因年久失修,楼顶都破了洞,一下雨屋里就会被水淹,但低收入人群没有资金改善居住条件。
为了让居民享受到发展成果,近年来,石洞街道启动了棚改工作,将街道纪念碑社区、张家祠社区的老旧危房纳入棚改范围,着力改善居民居住环境,消除安全隐患,推进城市发展,打造泸州北大门形象,提升居民幸福感、获得感。
住户房屋老旧
棚改势在必行
“翻身街哦,好陋烂哦,啥时候才能翻身哦。”说起石洞街道最早的老街翻身街,不少居民盼着能早日“翻身”。翻身街的石板路,深深浅浅的沟烙上了岁月的痕迹。
张家祠社区居民邹隆英年轻时在外经商,走南闯北的她,2007年在翻身街修建了新房,“还是粤式风格的房子,现在在翻身街都很洋气。”邹隆英说起自己的住房颇为自豪,“翻身街几十年来,没看到什么改变。”
在石洞老街老旧危房屋里居住的居民夏天有两怕:怕热,木阁楼的线路老旧,天热容易引发火灾,社区及居民都经常巡查;夏天也怕水,老街修建时间久远,排水管网已经不能承受大雨冲刷,一下大雨就会被淹。同时,老街的基础设施差,消防通道等都无法保障。“在一个巷子,个子大者必须侧身才能通过。”纪念碑社区党委委员魏小英告诉记者。
棚改势在必行。石洞街道棚改一期于2016年开始摸底争取立项,2017年下半年开始着力评估、签约,2018年10月启动棚改二期。
为推进棚改工作,石洞街道成立了棚改领导小组,并专门成立棚改办,有8名成员负责棚改工作。街道每周五下午请区征收办工作人员,共同会商疑难问题。同时,街道还组织社区干部、退休干部、老党员等成立19个攻坚组,推进棚改工作。
共同发力
推进工作办法多
翻看“石洞街道棚改工作群”消息记录看到:6月9日19:44,“曾主任晚上与许连儒、刘发银座谈”;6月9日21:29,发送了“蒋维坤户签约”消息,图片中社区干部在居民家中一同签约……6月9日端午假期最后一天,街道、社区工作人员投身到棚改工作中。“不少居民平时工作忙没在家,端午假期在家的多,我们这个时候开展工作,也不耽搁他们的工作时间。”魏小英告诉记者。
石洞街道、社区工作人员在棚改工作中还走出去座谈,到重庆、江油等地,向外出居民宣传棚改方针政策及家乡的发展变化。“我的房子拆了能买到新房吗?”“补偿的钱不够买新房怎么办?”面对群众的疑惑,街道、社区人员耐心解释。
不仅街道、社区干部发力,石洞街道还组织成立自改委,让居民参与到棚改工作中。纪念碑社区居民刘开慧就是其中之一。
刘开慧所在的滨河苑小区不仅有住房,临街楼房的一楼还有不少门市。一住户将门市租出,承租户花了大量资金装修,经营化妆品。但户主不愿意将装修补偿款分给承租户,这让两人有了矛盾。刘开慧上门做了几次思想工作,在她的调解下,承租户得到了5000元补偿款,最终化解了这起矛盾。
在滨河苑小区,刘开慧经常现身说法,用事实说话,给居民们算经济账:我2001年花11万元买的房子89平方米,现在补偿了58万元,可以买到100平方米的房子,装修后还可以剩一部分钱。一些门市户主提出疑问:不拆房,租一个月都是3000多元。“你家的补偿款存银行每个月有4000多元利息,拆了更划算!”面对疑惑,刘开慧斩钉截铁地说。
今年72岁的刘开慧学会了用手机拍照、上传图片,也学会了微信聊天,“现在政策好,我作为老党员要带好头。滨河苑小区已经签约了120户,仅剩下一户也快了。”刘开慧乐呵呵地说。
居民得实惠
现身说法支持棚改
石洞街道及时将棚改项目规划方案进行公布,让居民吃下了定心丸。
“两边的政策是一样的,早签既支持了街道工作,也让自己受益。”杨成全在江阳区枇杷沟是拆迁户,而他在石洞街道也有住房,这次纳入棚改范围后,他就签约问题进行现身说法。在石洞街道,党员也积极发挥带头作用,张家祠社区党员郑树清成为签约第一人。
面对一些困难群众的疑惑,石洞街道积极找准矛盾症结,消除疑虑,为居民服好务。
纪念碑社区一位残疾人担心拆了房后买不回住房,虽然房子屋顶都破洞了,但每次上门座谈他都忧心忡忡,导致工作进展缓慢。社区工作人员找到其哥哥姐姐做工作,他们表示,愿意放弃赔偿款的部分利益,让弟弟早日搬迁住上新房。
石洞街道不少居民现身说法、主动签约、积极监督,推进棚改工作。在石洞街道橡塑厂倒房过程中,居民自发组织,对倒房全过程进行监督,维护秩序。“以前的房子只有二三十平方米,而且破旧,我们都支持棚改工作。”橡塑厂居民告诉记者。
截至6月13日,石洞街道一期棚改项目563户完成签约541户;二期棚改项目1140户,完成签约650户,棚改工作正在有序推进。
新闻推荐
免费培训满足职工需求 泸州市总工会职工文化普惠大课堂反响热烈
本报讯(孙璐记者李瑞莉)经过前期精心筹备,6月17日晚,市总工会职工文化普惠大课堂顺利开班。首批参加手工、书法、声乐培训班...
泸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泸州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