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蓝根、盐、猫爪杯、优衣库……为啥大家总爱抢抢抢?

济南日报 2019-06-10 11:31 大字

2012年11月22日夜,在美国肯塔基州鲍灵格林市,在一家商场外排队购物的顾客发生争执。(资料照片 新华社发)

2013年12月26日,在加拿大多伦多市区,顾客冒雪在一家商店门前排队等候开门购物。 (资料照片 新华社发)

□本报记者 李雪萌

6月3日,优衣库与涂鸦艺术家KAWS联名款上架发售,引发顾客奔跑进场、撕扯抢货、大打出手的一幕。这样的场景并不奇怪,不久前就曾在星巴克猫爪杯前上演过。再早一点的话,还记得当年的板蓝根和盐吗?

批评国人素质不高、心态不稳并不客观。看看国外的“黑色星期五”大采购就知道,论“抢”的积极性与操作技巧,那些歪果仁还更胜咱们一筹。

同一个世界同一种心理,人们为什么总是喜欢“抢”?那些年我们一起抢过的东西

如果你家里现在拥有2003年的板蓝根、2011年的盐、3个月前的猫爪杯,内心底气一定超过拥有一箱1982年的拉菲;如果你拿着小米8探索版手机,脚蹬匡威1970鞋,身着优衣库KAWS T恤,更妥妥是“整条街最靓的仔”。

并不是这些东西本身有多大价值,而是它们充分证明了,你是一个能“打硬仗”的人。就像这次优衣库抢购事件后某网友总结出的道理——没有必要学什么防身技能,我只要穿一件优衣库联名KAWS,就没人敢动我,因为所有人都知道我不仅很能打,还跑得快。

所以这些散发着光芒的“战利品”,并不是简单的一个杯子或者一双鞋,而是你一次次冲锋陷阵大获全胜的勋章。网友们说了:“一定要嫁给抢到优衣库衣服的男孩,以后老了你家抢特价鸡蛋也没人抢得过他”、“其实也没那么羡慕抢到KAWS的人,主要是羡慕这些人周一不上班不上学”。看,不管从哪个角度说,“抢到”都是成功人士的标签。

国人喜欢“抢”,不是个秘密。每天在超市抢鸡蛋和大白菜的大爷大妈们就不必说了,假如留心一下,生活中各式各样的“抢”简直不要太多。一篇文章说:很多人会习惯性去“抢”,虽然这种“抢”实际根本没有必要。比如,乘飞机有什么好抢呢?又不会谁先上谁先走,可都在抢着登机,完全置“后排乘客”先登机的提醒不顾;下飞机有什么好抢的?38排的也没法排到32排先下机,还是得按顺序一个个地下,但飞机一落,机舱立刻乱成一锅粥;上火车也是如此,提前半小时左右检票,时间充裕得很,对号入座,完全没必要抢。可很少有车站检票进口不混乱的,人人如逃荒一般抢着挤进去。

甚至有朋友说,很多人到幼儿园接孩子也要抢。到放学时间,幼儿园前人山人海,抢站在前面第一排,这又有什么好抢的呢?自家孩子别人又抢不走。其实就是习惯使然,什么都抢。大家都在抢,自己也要抢,仿佛不抢会失去什么一样。

有网友说,如果跟团出游,这种现象更明显。就算是欧美游高端团,仍然是乘车抢、吃饭抢、入门抢、出门抢,跟自己的精致人设完全不搭。

于是有人就总结说,“抢”是一种中国式文化,“是一种国人融入血液和肌体的根深蒂固的生活方式”。甚至上升到中国人素质不高、心态不健康等等。

只能说持这种观点的人太“naive”了。论“抢”,咱们跟歪果仁比起来,还真不一定谁赢。每年的美国圣诞节前“黑色星期五”大采购,总会有报道说“‘黑五’抢购现场堪比格斗”、“商场上演‘丧尸围城、生化危机’”之类。这一天,美国各大商场都会推出大量的打折促销优惠活动。很多人半夜排队,甚至提前数天搭帐篷露营。只要商场一开门,顾客跟疯了一样往里冲——这场景是不是不陌生?

曾在美生活的网友“爱吃肉的1204”说:H&M跟lanvin出限量系列的时候,我在美国以为没人会夜拍,结果凌晨4点钟去店里已经排到200号了。进去像疯了一样,每个人都是一车一车地买……

可见,“抢”的确是一种文化和生活方式,并不分中外和东西,只是程度和频次上或许略有不同。

抢啥不重要,重要的是“抢”

拿这次优衣库抢购事件来说,有人分析了其背后存在的三种社会心理:因为热爱、因为跟风、因为利润。因此“抢抢团”的三个构成也就分别是追星族、大妈和黄牛。

对于粉丝来说,抢完全顺理成章,这款联名毕竟便宜,不到100元就能买到正品,堪称是跟世界大牌最近的一次接触。何况又是“最后一次联名”,没理由不试一试。而且“抢潮牌不能算抢!弄潮儿的事,能算抢么?”

也有明眼人指出,那些在优衣库杀红了眼与其他人发生肢体冲突的人,很有可能跟两年前排队买第一杯喜茶、3个月前抢猫爪杯的是同一群人,都是营销方雇来的黄牛,“和近年来的每一次球鞋发售时所出现的乱象都是一样的,只是这次呈现的效果更为夸张而已。”每当一个新品发售,就有人组织训练有素的大妈军抢货,黄牛收货,再由专门渠道负责网络统一销售,几乎已经形成一条成熟的产业链。

当然也有人纯粹跟着凑热闹,“听说又有新网红出现了?虽然完全不知道KAWS是什么,但一定不能落下这波操作,抢不抢得到衣服不重要,被朋友圈热点抛弃就不好了!”

小红书上有人说:“一开始跟着冲宇航员750,后来开始冲350、AJ1,再然后连AJ1Mid、Converse也冲,之后连个玻璃杯也跟着抢,再后来必胜客、肯德基、菠萝、旺仔、泸州老窖、面包、新疆大枣也冲,车厘子也冲了,工装裤70S也冲了,原来我不是喜欢球鞋,而是喜欢跟着大家冲冲冲!”

“终于在今天我明白了,我不是喜欢优衣库,也不是喜欢潮牌,我只是喜欢跟着大家一起冲,然后在混乱中随便给谁两拳”。

商家的营销、明星的引领、粉丝的热捧、黄牛的炒作,再加上被裹挟的“不明真相”的路人,大家一起冲、一起抢。抢啥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参与了“抢”这个潮流。于是就形成了这个你方抢罢我登场,隔三差五就要抢一次的热潮。

知乎网友“二狗子”说:优衣库被疯抢的背后,其实还是个体对群体之间的极度依赖。衣服上印的是KAWS还是黑猫警长其实并无区别,真正重要的是能和自己的身边人穿上同样的衣服。人们常嘲笑缺乏独立思考是多么可怕的事情,但大家同时也忽视了群体间的认可是多么的温暖有力。除那些为了赚钱倒卖的贩子外,可能更多的还是因为现在的年轻人太寂寞了吧……

“乌合之众”与热情的年轻人

对于国人的热衷争抢,早就有人分析指出,这主要因为我们曾经长期的物质极大不丰富。相对来说老年人更喜欢抢,因为他们生活的年代资源和物质匮乏,如今虽然物质丰裕了,还是条件反射般地去抢,不为什么,只为心安;其次是缺乏遵守规则的自信,总是充满焦虑,怀疑别人打破规则,于是自己也去钻规则的漏洞;还有就是缺乏公共意识的自私,每个习惯“抢”的人,总能为自己找到一点理由,从而心安理得地为自己的一点便利打破整个秩序平衡。分析认为,我们是一个缺少安全感的民族,始终有着很强的忧患意识,所以很容易进入争抢状态。

听起来也很有道理的样子!但需要看到的是,争抢并不是国人独有,西方国家同样不罕见。或者说,这并不只是民族性的问题,本质上还是社会学和流行文化的问题。

很多文章在谈到优衣库抢购事件时,不约而同提到了《乌合之众》这本书。书里说:当一个人融入了群体后,他所有个性都会被这个群体所淹没,思想立刻就会被群体的思想所取代。个体具有控制自我反应的能力与理性,而群体则失去了这一能力。

也就是说,当一个人处在一个群体时,情绪立刻被传染,理智就会消弭无形,无意识地跟着人潮滚滚向前。在群体之中,从众是每个人都无法根除的本能,是个体对群体的一种无判断的依赖与盲从。这也在某种程度上体现出精明的商家如何通过顺应人性、通过引发群体欲望瓦解消费者的理智,变成“乌合之众”。

除了被经济利益驱动的投机人群,大部分人对KAWS T恤以及所有热销款的追捧,都是一种从众的热情,加上一种容易实现的成就感。大部分人可能并不是真喜欢这个杯子或者这双鞋的设计,主要是为了听到朋友们充满赞叹:“你居然有这个杯子!”、“你买到这件衣服了?!”、“不错啊,搞到了这双鞋!”谁年轻的时候没有一点小小的虚荣?并不必过于加以指责。

何况真爱粉们的抢,多少还是有积极意义。至少他们愿意去了解品牌背后的故事。比如能够通过优衣库T恤去了解艺术家KAWS,从而更多了解涂鸦艺术;或者通过“全员恶人”衫去了解北野武和他的电影作品,也是极好的。

新闻推荐

龙马潭区红星社区举行端午节主题活动 18名居民露手艺 争夺“粽王”

◎泸州日报记者曾念本报讯昨日,“我们的节日·端午节——送安康·送健康”系列活动之端午粽王争霸赛在泸州市龙马潭区红星...

泸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泸州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