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城市绿化专业委员会年会首次在泸州市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为泸州建设公园城市支招 将城市发展融入到自然环境中

泸州日报 2019-05-22 09:27 大字

■本报记者 李独懿 曾念

5月18日,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城市绿化专业委员会2019年会在泸州市举行。与会专家围绕“公园城市——共生、共建、共享”这一主题开展广泛研讨,对今后公园城市的建设提出了真知灼见。参会期间,部分专家还对泸州市忠山公园、国窖广场、张坝桂圆林、长江滨江路等城市景点进行考察,为泸州市公园城市的建设和创建提供具体思路、方案、模式,对泸州市公园城市建设和创建作出指导。

共生 城市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共生,就是人与自然的共生。”在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城市绿化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孟伟庆看来,打造公园城市是为了让人居住在城市中,并与自然和谐统一,这既是一个目标,更是未来发展的方向。城市的生存离不开周围环境的支撑,所以在城市建设过程中需要有大的视野,关注城市与周围的山脉、水系、农业之间的联系,将城市的发展融入到自然环境当中。

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院长、风景园林学科负责人王向荣认为,泸州是一座自然禀赋非常优越的城市,群山环抱,又有长沱两江在此交汇,这样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给了泸州很好的发展环境。泸州城市发展首先要具备更广阔的视野,将城市的发展拓展到城市之外,与周围的山水融合在一起,这样城市才能更加健康、更具弹性。

其次,要立足城市本身。城市本身就是市民居住的环境,城市的组成结构非常复杂,交通、住房、就业等体系又具备各种职能,但这些体系都需要融合、协调,才能让城市正常运转。自然体系也同样如此,对于城市来说不能只是建很多公园,栽种很多的行道树,而是要将这些有机融合形成关联,这样才能成为系统。

最后,还要注意自然的多样化。王向荣特别强调,要尽量减少对自然的人为干预。城市发展共生是基础,只有与自然统一融合在一起,城市的发展才能健康,才会平稳。

共建 因地制宜,凸显自身优势

孟伟庆认为,建设公园城市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引导规划、企业支撑实施、市民参与配合,三者缺一不可。

泸州如何建设公园城市?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风景园林与景观研究分院副院长王忠杰认为,泸州是一座滨江城市,要将滨江的特色风光展示出来,关键在于了解泸州滨江特色是什么。如江面广袤就可以多用大树屏蔽,局部敞开,给人节奏韵律;若是以江湾为主,则要体现特色景观,重点打造景观场所,体现湾景、滩涂、纵深湾巷。

公园城市作为最新的城市发展理念,虽然还在不断的探索与完善过程中,但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的建设思想却高度统一。天津市园林绿化研究所原所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郭喜东就对泸州栽种的行道树蓝花楹大加赞赏。他认为,将蓝花楹用于行道树符合该树种的生长习性,特有的花色增添了城市景观。他建议,泸州在栽种行道树方面可以考虑将行道树的间距增大,利用空间设置停车泊位,这样就能更好地释放城市空间,让人行便道、街道、停车泊位得到综合利用。在行道树选种方面,他还建议泸州可以选种更多品种,美化街景,实现“一路一树,一路一景”的独特街道景观。

共享 “三生”优化,实现和谐宜居环境

建设公园城市,最重要的是体现一个“公”字,即为大家的利益。共享,就是公园城市建设成果要让人类、动物、植物共同享受到宜居的环境,这也是建设公园城市的最终目的。

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原副理事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刘秀晨认为,在公园城市的建设中,过去的“以人为本”观点转变为如今“以人为中心”的观点就是公园城市建设在意识方面的一大进步。现在城市的发展摈弃了过去只将人作为关注重点的观念,而将与人有关的自然界所有生物、植物都纳入到关注的范围内,将自然环境更好地融合在一起。

长江作为泸州的重要自然资源,如何利用好这一资源也成为与会专家们关注的焦点。王忠杰说,长江泸州段的保护要以“生产、生活、生态”的“三生”空间优化为基础,把聚焦点放在人与动植物体系和谐共生的理念下。只有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才能创造自然共享的宜居环境。未来园林绿化行业还需要将更多的视角放在创造优美环境当中,围绕“以人为中心”,本着对生态的尊重、对物种的尊重,通过共生,达到共建,最后实现生物物种多样化共享这一目标。

新闻推荐

与比利时邦奇、日本爱信、上汽等“牵手” “泸州造”齿轴受国内外企业青睐

泸州高新中航传动转向系统有限公司自动化生产线一角。本报记者牟科摄本报讯(记者周雪梅)比利时邦奇、日本爱信、上汽……近...

泸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泸州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