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一女孩遵照父母遗愿,替父亲捐献遗体,替母亲捐献眼球。他们只为 让“光明”永驻人间
■本报记者 刘墨
5月13日,21岁的熊珂在《角膜(眼球)捐献接收表》上签下名字,完成了母亲捐献眼球的遗愿。前不久,她才为去世的父亲办理了遗体捐献交接手续。“父母的遗愿,我都帮他们实现了。”
遵照父母遗愿,女儿替双亲实现愿望
5月13日,在外地读书的熊珂接到电话:“你妈妈不行了,快回来吧。”熊珂的母亲王晓君身患重病已有3年,虽然早有心理准备,但熊珂还是忍不住伤心,赶紧订了车票回家。她不仅要送母亲最后一程,还要帮她完成最后心愿——捐献眼球,“妈妈生前签了遗体捐献志愿书后,就和我约定好,要我帮她实现心愿。”熊珂说。
当日下午4时,熊珂赶回泸州,在《角膜(眼球)捐献接收表》上签下了名字,完成了母亲的遗愿。王晓君是今年泸州市第一位眼球捐献者。4月18日,熊珂的父亲熊联荣去世,她也替父亲办理了捐献遗体的相关手续,熊联荣是今年泸州市第3位遗体捐献者,也是全市第23名遗体捐献志愿者。“父亲的遗体将为医学研究作出贡献,母亲的眼角膜也能为黑暗中的人们带来光明。他们用另一种方式延续生命,我尊重他们的决定,也为他们感到骄傲。”
大爱无私,重病的她想帮助他人
“妹妹今年47岁,一辈子都很平凡,没想到最后做了件了不起的事,家里人都支持她。”说起王晓君,姐姐王晓丽便止不住流泪,“妹妹患病以来,病情反反复复,特别痛苦,最后几个月吃大量止痛药都不管用。但她特别坚强,每次去看她,她还安慰我们别伤心。”
4月初,王晓君联系了为她治疗的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肿瘤科医务人员,表示愿意捐出眼球,并请最信任的护士长韩兴平帮忙。为了帮王晓君完成心愿,韩兴平与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眼科病区副护士长程文惠、眼库专职人员杨贵奇一起来到王晓君家里,协助她在床上与泸州市红十字会和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眼库签订了《角膜(眼球)捐献志愿书》。
“妹妹生病以来,得到了很多人的帮助,她很感恩也想回报社会,就有了捐献眼球的想法。”王晓丽说,妹妹去世前一晚还反复念叨,她去世后一定要马上联系医院,怕时间久了眼球不能用了。
爱的延续,为他人带来光明
5月13日下午4时30分,王晓君的家属,以及市红十字会、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眼库工作人员为其举行了庄严肃穆的告别仪式,鞠躬送别,表达对王晓君的悼念与崇敬之情。
随后,在市红十字会器官捐献协调员的见证下,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眼库的医生们开始进行眼球摘取手术,被取下的眼球将进入眼库保存。经检测后,眼角膜将通过器官分配到共享系统,移植到患者眼中,给他们带去光明。
据市红十字会有关人士介绍,熊联荣、王晓君的名字将刻入南寿山博爱园纪念碑上,让人们永远铭记。
“王晓君捐献的眼球将为2至3名患者带来复明希望。”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眼科医生李开明介绍,医院眼库自2017年投入使用后,为眼角膜的捐献和受捐提供了专业平台。同时,作为川渝眼库联盟泸州站,与川渝滇黔结合部地区乃至全国以及国际上的眼库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实现资源共享。2018年,医院已完成5例角膜移植手术。“目前登记等候移植的患者还有很多,希望有更多人献出大爱,使角膜盲患者多一份重见光明的希望。”
新闻推荐
本报讯(陈向前记者魏冯)5月13日,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川南临港片区举行“北粮南运”项目启动仪式,意味着东北粮食多式联运...
泸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泸州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