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北漂”生活系列(一) 那年冬天,电话响起

川江都市报 2019-04-22 11:14 大字

一处处迁徙,一字字撰写,一点点长大;心境平缓,恍若夕阳

应该说,这是一个沉寂的屋子,即使是屋子主人出去或者回来,都是悄无声息的,除了电话会偶尔响起。

屋子里住着一个从外地来北京的女人,约35岁左右,每天早出晚归,忙碌而疲惫,因此过早地显得苍老和消瘦。电话是这个女人的母亲从她的家乡泸州打过来的——大约傍晚7点左右,电话准时响起,这预示着母亲也吃过晚饭,准备出去散步了。电话响两声后自然停下来,屋子里的女人又给对方打了过去。

这是一个很冷的冬天,也是屋子主人独处异乡的第二个冬季。尽管北方的屋子都有暖气,但是这间屋子却显得很冷,即使在家里也不敢脱去羽绒服……想想也很正常,处于东二环的房子居然每月只收700元的房租,当然不要奢望屋子会拥有什么条件。住这样的屋子对于北漂的人来说,也算不错了!在这之前,女人住的是每月1500的电梯公寓,搬到这个破旧楼房的时候,女人并不觉得委屈。只是这段时间她总是发呆,琢磨着什么时候让儿子来北京玩一趟,这样可以不住宾馆,因为她确实不敢保证自己能够在北京坚持多久。

电话里,女人总想少说两句,尽管昂贵的电话费是她在北京唯一的奢侈品,但是她还是为每个月缴费的数目触目惊心。女人的母亲却不想这样,她总唠叨着重复相同的话题:今天冷吗?生病没有,晚饭吃了吗?吃的是什么?………

已经到了年底,房租又到期了,偏偏这时候女人又失业了,房租交还是不交,这让她很为难。她绝不是拖欠房租的人,只是辛辛苦苦存的一点钱,她还必须每年回泸州过年,给父母一点儿“孝敬费”,给儿子生活费,在亲朋好友面前,至少不该露出囊中羞涩吧?

偏偏母亲的电话如钟点般准确,她不想让母亲花钱,所以总是又主动地打过去。最后她说:“妈,我太忙了,不要打电话行了吗?春节回来再说……”

“我想知道你现在究竟好不好?你要说实话,为什么现在打电话都这么忙?你以前不是这样。”

她害怕和母亲通电话,因为在电话里,她不得不伪装出快乐的语调和轻松的心情,她越来越不想伪装自己。将一碗面吞进肚子之后,她开始洗脸洗脚躺在床上,打开电脑——这是她来北京两年的生活习惯。写什么呢?其实心里有那么多感触,但是却一个字都写不出来。

这是一个寒冷的冬天,凄厉的风将窗户的纸吹得哗哗直响,树木在风中开始拼命地摇晃。她感觉冷,不仅是天气,还是心情。她看看话机,连续几天了,除了母亲的电话,它一直无声无息。寒冷使这座都市带上了冷漠的面具,她很盼望能有什么人记得她,但是除了母亲,几乎没有任何人会给她电话。

这个晚上,电话又响了起来,她懒懒地拿起话机:“我已经吃过饭了,吃的是肉丝面条,今天不冷,我没有生病。”

她没有听清对方声音张口就说,想尽力让母亲的电话在一分钟之内完结,这样只需要6毛钱。感觉对方没有回答,她于是连连喊了几声。

“妈,怎么不说话?喂?喂?……”电话里依然沉默。奇怪,有谁会给自己打电话呢?

(未完)

新闻推荐

两江 产业升级重在持续发力

评论■本报评论员罗森波产业是一个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也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泸州围绕争创全省经济副中心推动...

泸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泸州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