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课改 打造区域知名学校 泸州市兆和学校积极开展“活力自为课堂”改革试验

川江都市报 2019-04-19 11:35 大字

课改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

◎ 艾文锋 川江都市报记者 何晓梅 图/文

2012年以前,泸州市兆和学校(原下大街小学)还是一所名不见经传的普通小学校;2012年后,该校的教育教学质量迅速提升,连续6年获得龙马潭区素质教育综合质量评估特等奖,在广大学生家长中的口碑越来越好。

是什么原因让这所不起眼的小学校发生奇迹般的变化?日前,川江都市报记者在兆和学校找到了答案:这一场“逆袭”源起于2012年该校实施的“253”课堂教学改革。

突破 从课堂教学改革开始

兆和学校原有办学条件没有优势:地处龙马潭区城乡结合部,“老城区、校园小、设施旧、棚户多、生源复杂、班额偏大”曾是制约该校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要实现突破、发展,就必须改革。经过学校领导班子集体研究找出路,从2012年起,兆和学校正式启动课堂教学改革,探索“253”课堂教学模式,并于2013年被区教育和体育局确定为该区首批课堂教学改革试点学校,2015年被评为泸州市课堂改革先进学校。学校不断摸索、改进,形成“自为课堂”改革模式。2016年,龙马潭区全力推进“活力”课堂,该校将“自为”课堂与“活力”课堂相融合,构建了富有特色的“活力自为”课堂。

据兆和学校相关负责人介绍,该校的“活力自为课堂”以“以生为本、自为学练”为依据,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活动(学练)为主线”, 以“预学预练,自学试练、以学定教、问题导学、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为主要方法,构建高效课堂。

改变 从教师专业成长开始

随着“活力自为课堂”的不断完善,该校逐渐构建了教师专业成长模式,全面实施课堂教学六技术(引导自学技术、沟通激趣的技术、引导探究的技术、突重破难的技术、灵活应对的技术、、诊断评估的技术)达标工程,即教师个体“六技术”项目合格率达90%以上,全校教师“六技术”合格面在80%以上、优良率达30%,全面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和专业化水平,落实“两增两减一提高”(即增加学生课前自主学习时间,增加学生课内学习讨论时间,减少教师课堂讲授时间,减少学生课后作业时间,提高教学效率),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进而提升学校的办学效益。

经过近七年的探索,兆和学校的课堂教学改革模式逐渐完善,锻炼了一大批教师。目前,该校已拥有市级知名教师、骨干教师7人,市级优秀班主任3人,区级知名教师、骨干教师近30人。同时,该校每年都有一批教师参加市、区级赛课获得一等奖。学生参加各级各类比赛成果突出,王谭宏烨在科技创新大赛中多次获得省一等奖,在读好书故事比赛中获省“阳光阅读大使”称号,2015年代表四川省参加全国少代会;潘杰、马若彤在2018年全国NOC机器人大赛中勇夺一等奖;在2018年的四川省电脑编程大赛中,学校有20多人获得省级奖,学校获“四川省电脑编程示范学校”。

未来 向“区域知名学校”努力

“我校的课改试验分三个阶段进行。”该负责人说道,到今年年底,该校将完成“活力自为课堂”改革试验的深度精准推进任务。目前,学校正在进行阶段性成果梳理。同时,进一步强化磨课提炼,形成一批学科课型与教师实践个案。

明年1月至7月,将是该项课改试验的第二阶段(成果提炼阶段);明年8月至12月,“活力自为课堂”改革试验将进入最后一个阶段,即总结提高、交流推广。“我们将努力培育并精心打造学科课型示范(代表性)教师,积极推出优质高效与有个性特色的课堂及教师。”该负责人表示,学校还将进一步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培育特色项目,提高办学水平,把兆和学校打造成为一所区域知名学校,为龙马潭区学生和家长提供更加优质的教育服务。

新闻推荐

科创进课堂 快乐育达人 聚焦泸州天立小学科创特色课程

创客课堂“同学们,我们今天一起来探索‘四季与颜色’之间的奥秘。首先,我们一起来做一个有趣的实验……”4月12日,一堂趣味...

泸州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泸州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