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家香”的家乡情结

泸州日报 2019-03-08 11:33 大字

■彭志勇 本报记者 曾臻

她的身上,散发着永不言败的干劲;

她的心中,有一股巾帼不让须眉的气概。

她就是带领群众致富,用实际行动诠释“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的泸州忆家香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万昭玲。

泸州忆家香食品有限公司位于江阳区丹林镇长冲村,绿荫环绕。房屋后院山坡上,1万余个瓦缸里散发出来的阵阵豆油清香味沁人心脾。

“我以前卖过衣服、烧烤、手机,养过兔子,还在广东开过制衣厂,父亲一直都说我爱‘折腾’,闲不住。可我认为,一个人就是要有创新精神,企业才能发展壮大。”万昭玲说。

万昭玲在外打工、创业期间发现,酱油大多是机械化生产,出油时间短,很多酱油没有豆香味。从她记事起,父亲就拜师学习酿造豆油工艺,她从小对豆油传统酿造工艺耳熟能详。2011年,万昭玲同丈夫一起返乡,在父亲的支持下,拜师于泸州豆油界老匠人李继于的儿子李德平门下,成为李氏关门弟子,传承古法酿造豆油。

2015年,万昭玲创办了泸州忆家香食品有限公司,这是一家集食品研发、生产、销售、养生旅游及电子商务平台于一体的公司,秉承“健康、生态、时尚、安全”理念,打造了“豆痴”“添典”“凝珍”特色工艺品牌。

古法手工酱油酿造从选豆、蒸豆、发酵,到洗豆、新发酵、过滤,再到翻晒、提炼、包装,酿造一批酱油至少需要一年时间,要经过30多道工序,每道工序都环环相扣。“我们的产品不添加任何防腐剂、焦糖色素、人工合成味精,通过瓦缸发酵,保留了独一无二的纯正浓郁酱香味。天然花园式山丘晒场,从早晒到晚,通过手工酿造纯手工翻晒360天以上,春制曲、夏晒露、秋淋油、冬捞冰是忆家香酱油传统工艺的四大特色。”万昭玲告诉记者。

为了让人吃得放心,泸州忆家香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酱油按传统的古法手工酿造,其生产过程均严格按照商务部制定的生产标准进行,并购进了检测设备,专门建化验室,还委托第三方权威检测机构不定期进行抽查检测。

“回到家乡创业后,江阳区人社部门和就业局安排了创业移动孵化器,指派专家不定期上门进行技术指导。今年1月,公司‘豆痴’品牌酱油和醋入选江阳区政府首批‘江之阳’产品。这些都让我感受到家乡的温暖,也是把公司取名‘忆家香’的缘由之一。”万昭玲感慨地说。

作为一名党员,如何发挥示范引领作用,让企业发展的同时,也带动村民致富?这是万昭玲一直在思考的问题,既然公司酿造酱油需要大量黄豆,不如就让村民订单种植黄豆,既保证黄豆品质,也可以带动村民增收。

2016年,万昭玲成立了泸州市金硕种植专业合作社,带领周边村民订单种植黄豆,并以高于市场价0.8元/公斤全部回收。专合社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做大做强专合社,目前已发展农户1050户,实现年产值320万元,带动种植户年均增收3万元以上,被评为泸州市级示范合作社。2017年,公司依托电子商务平台“痴味时光”商城,利用“互联网+”优势,创建了“三三家庭农场”,打造“基地+餐桌+养生旅游”的营销新模式,有效带动了当地产业发展。

“前段时间在后山坡上圈了70亩地,准备种植中草药,接下来我又要开始‘折腾’了,研究如何让中草药的保健功效更好地融入食醋。” 万昭玲笑着对记者说。

新闻推荐

江阳区教育系统 主题活动形式多样

■谢娟摄影报道3月4日,江阳区教育和体育局举行了“学习雷锋,志愿有我”启动仪式。江阳区各中小学、幼儿园开展丰富多彩的“...

泸州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泸州,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