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逐声音的人 记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人工耳蜗医学部负责人李雷激教授

泸州日报 2019-03-04 09:27 大字

■黄黎 本报记者 刘墨

每年3月3日是“爱耳日”,这一天,很多孩子会回到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围绕在李雷激身边,由他一一检查。

“谢谢李爷爷。”6岁的婉婷口齿伶俐。“我是语佳,李爷爷,好!”6岁的语佳说话还不是很清晰。“李爷爷,好。”3岁的裕龙看着奶奶的提示才能说清楚……听着孩子们叽叽喳喳地说着,李雷激脸上有掩不住的笑意。这样的孩子有100多个,他们都曾经生活在无声世界,都是国家“贫困聋儿人工耳蜗抢救性康复项目”的受益者。现在,他们不但能听,还能说。

执着 一生只为一件事

在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忠山院区门诊四楼,有一间不大的办公室,门口挂着“人工耳蜗医学部”的小门牌,这里是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副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人工耳蜗医学部负责人李雷激教授的办公室。但他很少有时间呆在这里,每周他有两天的门诊,上午看诊,下午到学校为学生上课。有时远道而来的患者没挂上号,他就利用中午时间为患者加号看诊,“人家那么远来,看个病不容易。”每周还有两天是手术日,手术日程总是排得满满的。

从事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临床工作20余年,担任国家“贫困聋儿人工耳蜗抢救性康复项目”手术医生、“川南人工耳蜗第一人”,李雷激的名字在业内也小有名气。而他仍在为人工耳蜗植入手术在川南地区的开展及成熟化奋战在临床一线,为帮助贫困聋儿们早日用上免费人工耳蜗而奔走呼吁,呕心沥血。“每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而我这一辈子就想把这件事情做好。”

努力 让人工耳蜗技术落地泸州

人工耳蜗植入术是解决先天性重度耳聋患儿听力障碍,使其回归有声世界,重返社会大家庭的解决方案。经临床实践证明,人工耳蜗也是目前为止适用在人身上比较成功的生物医学工程装置。

李雷激接触到人工耳蜗植入术还是在10多年前,“当时,我到外地去参加学习,了解到这项技术。回来向领导汇报后,引起医院领导和科室主任的高度重视。医院领导认为,作为辐射川渝滇黔结合部区域数千万群众的医院,有利用先进技术开展公益项目的责任和担当,回馈信任我们的老百姓,让周边的听障患儿足不出户就可享受到国内一流的技术。”

“医院请来外院专家进行手术,我们协助并学习。专家进行指导手术后,一切都得靠自己。”怎么办?练!李雷激还自掏腰包购买练习物品,利用下班时间,在学生协助下,进行一次又一次的练习。“医院给了平台,领导给了支持,同事们给了帮助,家长们给了信任,我有什么理由不拼尽全力?”李雷激说。

2016年,医院顺利获批国家“贫困聋儿人工耳蜗抢救性康复项目”定点手术医院,具备独立开展人工耳蜗植入术的资质,是目前全省仅有的3家人工耳蜗植入定点手术医院之一,也是全国66家定点医院中唯一位于地级城市的医院。

爱心 让国家帮扶项目惠及聋儿

曾经有年轻医生问过李雷激,怎样才能把手术做好?“其实,很简单,把你手术刀下的孩子当成自己的儿女就行了。”为了让手术更成功,李雷激手机里存放的全是接受人工耳蜗植入手术孩子们的耳朵,电脑上保存着患儿们检查的内耳CT照片,一个患儿有一两千张照片,他要反复多次地看,只为找准人工耳蜗放置的最佳位置。至今,他已为102个听障患儿成功进行了人工耳蜗植入手术。这些孩子全部是“贫困聋儿人工耳蜗抢救性康复项目”的帮扶对象,他们有国家帮扶政策提供的免费耳蜗、手术补助,还提供免费的语言训练,自己几乎不用为此掏钱就能重获新“声”,学会说话。

为让更多的听障患儿享受到这项帮扶政策,李雷激不遗余力。在他的办公室电脑里存着上百个患儿的档案,分类归档为有意愿手术的、不愿手术的、犹豫的。每天,科室护士周礼梅都会挨个联系患儿们的家属,讲解“贫困聋儿人工耳蜗抢救性康复项目”的情况,希望患儿们到医院进行检查,符合条件的及时手术,尽早让孩子们恢复听力。“有些人就是不理解,认为怎么可能有这样的好事?有的会拒接我们的电话,有的还会骂我们是骗子。”周礼梅很无奈,有时甚至被骂得流眼泪,“我们只是想尽自己力量提供帮助而已。”

奔走 只为更多患儿听见声音

每当疲累不堪时,李雷激总会点开手机微信上那一个个笑脸,听着那一声声稚嫩的嗓音,精神又重振起来,“他们是最需要帮助的孩子,为他们做的所有努力,我都心甘情愿。”

为了更好地帮助听障患儿,让他们回归到有声世界,正常成长,李雷激付出了所有。除了做好一名医生的份内事,李雷激利用自己“市政协委员”这一身份,积极地上下奔走呼吁。从去年开始,在李雷激的呼吁下,由泸州地方财政专项拨款,对泸州地区的人工耳蜗手术患者资助了3300元/人的术前检查费,后来又扩展到对所有极重度耳聋患儿的术前检查费进行资助;去年,李雷激又提交了“在国家资助10个月语训费用的基础上,呼吁地方财政出资解决患儿后续14个月语训费用”的提案。

此外,他还提出了“让人工耳蜗进医保”的提案,就是希望将人工耳蜗的受助群体进一步扩大,帮助那些成人、老年人等重度听障患者。“希望在我退休之前能促成这件事吧。”

作为硕士研究生导师,为了让学生们继承自己的“衣钵”,继续致力于防聋治聋,李雷激选择研究生的最重要一条便是“善良有爱心”。“学问可以不断学习,技术可以不断练习,作为一名医生,最重要还是保持善良的初心,只有心里有爱的人才可能继续这个事业,真心真意地为这些需要帮助的人们着想。”

新闻推荐

洽洽第一次出跨界产品,猜猜这个叫“瓜子脸”的东西是啥?

记者|訚睿悦又一个本土品牌走上了跨界求关注这条路。洽洽近日在天猫官方旗舰店上架了一款面膜零食礼盒,其中出人意料地收...

泸州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泸州,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