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耳日”集中宣传活动昨日举行 关注耳健康 爱要让你听到
■黄黎 本报记者 刘墨
昨(3)日,是第20次全国“爱耳日”,今年的主题是“关爱听力健康,落实国家救助政策”。当天上午,泸州市“爱耳日”集中宣传活动在白塔广场举行,向市民宣传爱耳护耳科普知识,向部分听障人士赠送助听器,医疗专家举行义诊,免费为市民进行听力检查;提醒市民预防和减少听力障碍的发生。
市卫生健康委、市残联、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市人医、市妇幼保健院(市二人医)等的相关负责人和各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参加了活动。
据市残联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泸州市已登记办证的残疾人有18万人左右,其中,听力残疾者有17000多人。近几年,相关救助政策不断落实,着力于帮助听障人士重归正常社会。希望全社会给予听障群体更多关注、理解和帮助,增加听障患者康复的信心。
“科学、有效的干预对于听障患者具有抢救性意义。”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院长杜一华表示,作为全省第三家国家“贫困聋儿人工耳蜗抢救性康复项目”定点手术医院,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在听障儿童救治方面不遗余力。在医疗设备、团队建设方面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至今已为100多个听障患儿进行了人工耳蜗植入手术。“今后,作为省级出生缺陷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我们还将在监测、预防、治疗各类出生缺陷疾病方面做出努力。”
在活动现场,一群特殊的儿童引起了大家的关注。他们都是重度耳聋患儿,通过人工耳蜗植入手术以及后期的语言康复训练,不少孩子目前已经接近或达到了正常人的听力和语言表达水平。“晓得了,要得嘛。”6岁的婉婷将在今年9月成为小学生,入读普通学校。她在3岁接受人工耳蜗植入后,现在不但能听会说普通话,连四川话也能听懂会说一些,与人交流时没有多少障碍。“爸爸。”8岁的小熊笑得很开心,在今年1月接受了人工耳蜗植入后,现在他已经能清晰地叫爸爸。小熊爸爸激动地热泪盈眶,“我们终于看到希望了。”还有5岁的小莹、小豪,9岁的小谯……这些曾经生活在无声世界的孩子,现在都能听会说,他们的未来充满希望。
什么是国家“贫困聋儿人工耳蜗抢救性康复项目”?
相关链接>>>
相关链接>>>
“对重度、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者而言,植入人工耳蜗是重建听力的唯一医疗方法。”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人工耳蜗医学部负责人李雷激教授介绍,国家“贫困聋儿人工耳蜗抢救性康复项目”是一项残疾儿童康复救助项目,由中央财政安排专项补助资金资助贫困地区听障儿童进行免费人工耳蜗手术,并免费提供一学年(10个月)的康复训练,让孩子能听会说。
符合什么条件才能申请呢?
——听力障碍为重度以上,年龄在18岁以下。
——佩戴助听器康复效果不佳,医学检查无手术禁忌症,双侧耳蜗及内听道结构正常、无蜗后病变,精神、智力及行为发育正常。
——家长对人工耳蜗有正确认识和适当期望值的中低收入家庭聋儿。
李雷激提醒,听力有障碍的患儿,可以到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门诊检查,符合条件的,将到残联进行教育评估,再进入初筛环节,一旦符合人工耳蜗植入手术条件,就有机会免费手术。“人工耳蜗植入越早越好,因为听觉神经若长时间得不到声音信号的刺激,其功能会退化。1—3岁是听障儿童进行人工耳蜗植入术的最佳年龄。”
新闻推荐
(上接第一版)“一事一议”“一企一策”的推行,让政企心往一处想,力往一处使。政府针对企业的痛点、堵点提供常态化走访服务、...
泸州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泸州,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