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土蜂开启“甜蜜事业” “黑旋蜂”助他走上致富路

川江都市报 2019-02-15 09:27 大字

曹海洋和他的一奕家庭农场

返乡创业 之美

曹海洋1999年高中毕业后,在外地从事过餐饮、木工等工作。打工期间他一直没有放弃学习,2004年自考取得乡村医生证书,2009年从原泸医卫校函授毕业后,回到泸州市龙马潭区特兴老家从事乡村医生工作。2015年,他又成立一奕家庭农场,集中华蜜蜂(土蜂)繁殖、孵化、助创合作、蜂群代养、销售蜂产品及农副产品于一体,并注册了自己的商标“黑旋蜂”。经过几年发展,现在养殖土蜂200箱以上,生态蜜蜂养殖项目已渐入佳境,2018年卖蜜蜂和蜂蜜实现营业额20余万元,并带动周边20余户群众走上致富之路。◎ 川江都市报记者 方霞 摄影报道

【故事】

返乡创业,他不走寻常路养起土蜂

养蜂:土蜂蜜营养丰富价更高

昨日,经过龙马潭区特兴街道场口,川江都市报记者远远就望到路旁几个白色蜂箱上的“一弈蜜园”招牌。招牌后面是一栋两层砖混结构的农家小院,这座小院,就是返乡创业农民工曹海洋开的“一弈家庭农场”。

走进曹海洋家,房前是金灿灿的油菜花,一旁紫色的豌豆花爬满围栏开得正艳;院坝和二楼过道上摆放着数十箱蜂箱,显示出这是一位养蜂人家。在初春温暖的阳光下,不时有蜜蜂嗡嗡飞过,让这个静谧的农家小院充满生机。

与大多数人想象的不同,曹海洋家的每箱蜂箱上都戴有“帽子”。曹海洋告诉记者,蜂箱上盖的是竹编斗笠,可以让蜂群晒不了太阳淋不了雨,并且冬暖夏凉。尤其是冬季寒冷,斗笠能有效保温,让蜂巢里活动量大减的土蜂安全过冬。打开蜂箱,密密麻麻的土蜂映入记者眼帘。曹海洋改良了老式蜂箱笨重不易挪动的缺陷,设计出小巧的“寄箱”,可以随手携带到有花的地方放养。曹海洋介绍说,每箱蜂箱由蜂王、雄蜂和工蜂组成。中华蜜蜂(土蜂)不需要养蜂人风餐露宿赶着花从南到北到处追花采蜜,可惜种群数量正在逐渐减少。“土蜂个头比意大利蜂(洋蜂)小,但它们嗅觉灵敏,只要有花都采,采百花酿成的蜜营养更丰富,加上产量较低,土蜂蜜价格也更高”。

“丰花期别人养蜂都取了几次蜜,我迟迟不采,要等蜂蜜达到一定浓度后才割蜂,我的土蜂每斤要卖100元到150元。”曹海洋介绍说,采蜜有4个流程,等土蜂会用蜂蜡将蜂巢封口,才把蜂蜡割开摇蜜。摇出的蜂蜜经过滤,一桶甜美的土蜂蜜便诞生了。这看似简单的采蜜流程,背后却有着诸多故事。

目标:把养蜂变成“主业”

选择养殖土蜂创业并不是一个突然的决定,主要源自从小的耳濡目染。曹海洋说,他出生在养蜂世家,家族几代人都曾散养中华土蜂,有着一套熟练的土蜂养殖技术,他自己也是吃蜂蜜长大的。“蜜蜂养殖这个行业太传统了,我希望用我的新思路去改变它。”

“父辈们养蜂只是为全家老小能吃上蜜,就像农村家里养鸡鸭一样是‘副业’。我要把养蜂变成‘主业’,成为‘事业’。”曹海洋说,特兴养殖蜜蜂历史悠久,这里植被丰富,常见的油菜、柑橘、洋槐、荔枝、桂圆、桉树、桂花等都是养蜂业发展的基础,而带动周边农户发家致富、为家乡做贡献,也是自己长久以来的愿望。

【心愿】

发动乡亲抱团发展

如今,曹海洋家的土蜂养殖规模扩大产量也上涨了,他又在思考如何扩大营销。曹海洋经常参加省市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不少新的商业模式带给他启发,让他逐渐有了一个清晰的规划:卖蜂蜜+卖蜂种+提供技术+合作养殖+互联网销售。

“我与农户合作,把蜂箱送到农户家中养,取的蜜对半分,每箱保底发15斤蜜给养殖户,农户一箱算下来一年收入2000元左右,我也可以买蜜蜂拿回家自养,提供养殖技术,每箱蜂每年平均产蜜能达到30斤左右,而过去土法养殖每年产蜜只有十多斤,甚至没有产量。”曹海洋对他现在的运营模式充满信心,也深知合作共赢才能长久。

2018年,他寄养在芙蓉岛上的几十箱蜂,寄养农户把采蜜视频发在朋友圈,立刻被朋友全部买走。看到多元化拓宽土蜂蜜销售渠道带来的好处,曹海洋也开起网店,并开设一弈农场微信公众号及微信小程序等,开始了线上线下同步销售。

如今,曹海洋已经成为当地回乡创业农民工的榜样。他说:“我们的土蜂产业目前还比较弱小,还需要发动更多的乡亲抱团发展,我要做的事情还多着呢,也希望广大村民更加支持!”

新闻推荐

泸州市经济和信息化局与两大金融机构达成战略合作协议 为全市工业经济发展 提供优质融资服务

本报讯(记者罗森波)昨(13)日,市经济和信息化局与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泸州分行、中华联合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泸州中心支...

泸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泸州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