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地气的“聚会” 营造出乡风文明

川江都市报 2019-02-15 09:26 大字

乡风文明建设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只有充分尊重乡村本位和农民主体地位,才能形成展现接地气的乡风文明“聚会”。

◎ 川江评论员 黄勇

家族团年,戴红围巾走红地毯;小镇“村晚”,借机展销土特产;一个小小“邻里乡亲节”,连续办了五年……今年春节期间,这样的新闻频频在本报刊发。曾经在城里人看来,十分有仪式感的春节“聚会”,如今在泸州的乡村已经不再稀奇,而且很接地气,有效地推动了乡风文明的建设。

过往,因为乡风文明建设周期长、见效慢,且不容易考核,一些地方领导常把它当作“虚功”“慢活”,不愿投入太多财力、精力。但是,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和农村人口的迁徙,社区性集体经济格局的打破,乡风建设变得滞后,以至于面对一些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时束手无策。

好的乡村风气,需要有一个引导和培育的过程。有仪式感的春节“聚会”,既是让村民文明过节,也是让村民感受乡风文明的气息。同时,开展“最和谐邻里”“最好婆媳”“泸州好人”“慈母孝女”等评选活动,可以带动村民学先进赶先进,不断深化对文明的认同,摒弃过去相互攀比、大操大办、接客宴请、逢节必赌等不良习俗,让传统文化不断延续,让良好家风成为时尚。

乡风文明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坚持农民是建设主体的原则,要有整体规划,要在体系建设上下功夫。另外,还得从实际情况出发,用好农村各种传统文化资源,始终尊重农民的文化需求和文化创造。

接地气的“聚会”,之所以成为村民接受和喜欢的乡风文明。概括起来,涉及四个方面:一是当地政府搞明白了村民关心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解疑释惑、增强信心、凝聚共识。二是使优秀民间文化活了起来、传了下去,让节日更富人文情怀、让村民更有情感寄托。三是把乡风文明建设与乡村旅游、产业建设结合起来,建设特色小镇和专业村,提升了乡村文化品位。四是农民广泛参与,让“农民演给农民看”,将道德教化与文艺结合起来,使表演者和观众都能受到教育。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仅要让农民“住上好房子、开上好车子”,还要让农民“过上好日子、活得有面子”,满足其精神需求。因此,乡风文明建设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也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推动力量和软件基础。当然,只有充分尊重乡村本位和农民主体地位,最终才能形成那些展现接地气的乡风文明“聚会”。

新闻推荐

纳溪 拉网排查消除火患

为切实推进“冬攻”专项行动,纳溪区公安分局上马派出所对消防安全进行拉网排查和宣传,及时消除一批火灾隐患。民警...

泸州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泸州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