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园区经济发展 畅谈对外开放成就

泸州日报 2019-01-04 08:51 大字

昨日,泸州市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将改革进行到底”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九场举行。实习记者 王晓琴 摄

■本报记者 杜玉青

昨(3)日,泸州市举行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将改革进行到底”第九场新闻发布会,泸州国家高新区、泸州(长江)经济开发区、中国白酒金三角酒业园区、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川南临港片区新闻发言人分别对园区的发展作了介绍。

核心

提示

刷新全国创建国家高新区

最短时间纪录

泸州国家高新区自2013年9月成立至今,刚满5个年头。5年里,高新区办成了一件又一件当时认为不可能实现的事情。

提档升级,创造奇迹。从一个刚成立的高新区直接升格为国家高新区,提前一年完成市委、市政府“两年创建成功”的目标任务,打破了科技部要求提交创建申请一年才能安排考察、培育期半年以上才能部委会审的惯例,刷新了全国创建国家高新区的最短时间纪录,使泸州市拥有了长江经济带上游第三个国家高新区。

从无到有,由弱变强。从一个只有临时办公地点的市政府派出机构,变成规划面积202平方公里的产业开发区,高投集团资产规模突破100亿元,是成立之初的14倍,核心区建成区面积12平方公里,是成立之初的3倍,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连续3年保持全市第一,各项工作走在全市前列。

白纸绘图,平地立城。投资近20亿元打造300亩湖体和1300亩湿地构成的渔子溪总部经济区,投资10亿元实施酒谷大道高新区沿线景观提升改造工程,酒谷大道两侧曾经的一片片荒地如今已林立起高楼大厦,占地3500亩的东北片区产业拓展区已经布局近200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彻底改善了高新区面貌。

聚沙成塔,集群发展。泸州国家高新区成立之初,核心区的产业仅有50多家机械加工企业,主营业务收入不到50亿元。现在,已招引集聚企业200多家。新形成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集群的雏形,核心区主营业务收入216亿元,是成立之初的5倍。

拉起队伍,筑牢阵地。高新区从成立之初的两三个人,发展到如今有近500人的队伍(含高投、泰安、分局),引进各类高层次人才200多人,把党组织建到工地上、建到生产一线上,率先在全市园区成立了PPP项目联合党委和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谊会,新建党组织46个,党建、干部、人才、群团工作从起步追赶发展为领跑示范。

泸州国家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罗了威表示,高新区将坚持“高新快特”的发展理念,强力推进各项工作,到2020年建成“千亿园区”,2025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000亿元以上。

★泸州国家高新区:

园区成立5年,从一个只有临时办公地点的市政府派出机构,变成规划面积202平方公里的产业开发区。

成立之初,核心区的产业仅有50多家机械加工企业,现在已招引集聚企业200多家。

新形成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集群的雏形,核心区主营业务收入216亿元,是成立之初的5倍。

高投集团资产规模突破100亿元,是成立之初的14倍。

到2020年建成“千亿园区”,2025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000亿元以上。

★泸州(长江)经济开发区:

基础设施年投资额从过去的400万元增至35.64亿元。

区域规划面积从4.62平方公里扩大到96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从1.5平方公里发展到29.3平方公里。

实现地区生产总值从4.72亿元增长到138.5亿元。

入园企业总数达691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105家,限额以上贸易企业49家,年主营业务收入达780亿元。

泸州港集装箱吞吐量从2012年的13.52万标箱发展到2018年的57万标箱。

★中国白酒金三角酒业园区:

2018年,园区产值和服务性收入预计突破700亿元。

园区拥有四大国家级功能平台。

四大中心及企业共承担省级以上科技项目75个,其中国家级项目13个,累计申请专利1232件。

园区2013年升格为国家级展会,2014年确定中国国际酒业博览会永久落户泸州,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酒类专业展会。

到2020年建成“千亿园区”,争创成为世界级白酒产业集群。

★川南临港片区:

《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中涉及川南临港片区的141项试验任务已推进实施139项,累计形成创新成果194项,其中22项制度被权威第三方评估机构评为全国首创,在全省推广10项,在全市推广51项。

首创“企业开办小时清单制”,限时完成注册、刻章、办税、开户等企业开办流程。

成功争取到启运港退税政策试点,从向海关申报至海关放行仅耗时4分钟。

首创“生产企业出口退税服务前置”模式,出口退税7天办结,最短达到2天。

今年拟实施产业和基础设施重点项目113个,总投资1617亿元,年度投资362亿元。

守住经济主战场

推动外向型经济发展

泸州(长江)经济开发区自成立以来,打基础,抓投入,强产出,综合实力不断提升。基础设施年投资额从过去的400万元增至35.64亿元,园区高速公路环绕,希望大道、大件路、临港大道为主要骨干的路网纵横通达,形成了全国少有的铁、公、水、空互联互通交通条件,铁路直达港区堆场,开通了泸州至昆明、广州、钦州铁水联运和泸蓉欧班列,相继开通了沿江、沿海、近洋5条航运,云龙机场开通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国内航线21条。区域规划面积从4.62平方公里扩大到96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从1.5平方公里发展到29.3平方公里;实现地区生产总值从4.72亿元增长到138.5亿元。一个“港产城一体、港园城共生”的新城区正在泸州市主城区的东北崛起。

园区抓招引,育产业,优服务,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泸州老窖、郎酒、和润集团、青岛啤酒等国内外知名企业扎堆入园;西南地区唯一的有机硅单体生产企业合盛硅业年实现销售收入20亿元,可实现年产33万吨单体及下游深加工配套能力,其下游产品杭州之江、凌志等云集泸州;北方化工硝化棉占领18%的国际市场;柏路莱科技成功跻身美国特斯拉新能源汽车金属部件供应商“俱乐部”;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建设正如火如荼,方兴未艾,49家66个签约项目总投资174亿元,已投产43家企业,可实现产能773亿元。近期京川、鼎瞻、威恳三家企业新增资2亿元,改扩建手机贴片、无人机、智能穿戴等生产线。截至目前,入园企业总数达691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105家,限额以上贸易企业49家,年主营业务收入达780亿元,基本形成了精细化工、机械制造、电子信息、食品饮料、商贸物流等产业体系。

搭平台,强功能,重实效,扩大对外经贸合作。园区作为泸州市经济发展的主战场,也是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泸州港即“天府首港”有100万标箱的吞吐能力,是国家临时开放口岸,先后建成进境粮食指定口岸,进口肉类指定口岸;先后与飞力达合资运营龙泉驿公路口岸,与张家港电子口岸共建泸州长江物流信息公共平台;设立昆明、成都、攀枝花无水港。泸州港集装箱吞吐量从2012年的13.52万标箱发展到2018年的57万标箱,占全省水运集装箱量的70%以上,货物吞吐量预计完成3000万吨左右。泸州港保税物流中心(B)型于2016年1月封关运行,泸州市外向型经济发展三年攻坚行动在这里启动,发展态势喜人。

当前园区与博禄化工、中外运空运发展、四川泰平货代、成都金发科技等52家区外企业签订业务合作协议,进出口额约6亿美元。“一带一路”国家馆群开馆营运以来,重点开展国际展会、国家及友城论坛、文化艺术品保税展示、国际演艺等多种形式的经济文化交流活动,建设国际性商贸文化交流中心,打造集文化互动商贸馆+保税仓+海外仓于一体的国际性经济文化交流平台。

“未来,长开区将立足‘三区’融合发展,搭乘自贸试验区快车,锐意进取谱新篇,开拓创新谋发展,为泸州建成川滇黔航运中心、争创全省经济副中心贡献力量。”泸州(长江)经济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喻兵说。

酒类产业改革中的泸州智慧

中国白酒金三角酒业园区展现了泸州市在发展白酒产业中探索出的新思路、新办法、新突破,将泸州白酒产业发展从分布“散”转向“聚”、从规模“小”转向“大”、从品牌“弱”转向“强”、从对外交流“封闭”转向“开放”,酒业园区是全国首个以白酒制造为核心的全产业链、集群式、专业化园区,它的发展彰显了在酒类产业改革中的泸州智慧。

园区突出专业化与集约化,拥有两条较完整的产业链条:一条为白酒制造,涵盖原粮种植、酿造储存、灌装生产、检验检测、仓储物流、会展金融;另一条为包材生产,涵盖玻瓶、瓶盖、包装盒、包装箱、手提袋等产品,覆盖研发、设计、印制、防伪等环节。2018年产值和服务性收入预计突破700亿元。

突出科技与创新。园区拥有四大国家级功能平台,即国家固态酿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酒类及加工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国家酒类包装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和中国白酒产品交易中心。四大中心及企业共承担省级以上科技项目75个,其中国家级项目13个,累计申请专利1232件。

突出开放与合作。园区国际会展中心连续承办酒业博览会11届,2013年升格为国家级展会,2014年确定中国国际酒业博览会永久落户泸州,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酒类专业展会。2018年,有来自38个国家和地区的1200余户企业、5000余款酒类产品参展。突出绿色与生态,园区始终坚守安全环保红线,基础设施日趋完善,承载能力不断提升,实现废水、废气、废渣达标排放,综合循环利用。

自2016年起,园区为推动转型升级,委托相关机构编制了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导的创新发展规划,致力打造千亿园区宏伟构想。总规划面积89平方公里,按照工业、农业、城镇三大板块设计,目前,园区工业板块泸州老窖酿酒工程技改、环球佳酿等项目建设正在全面推进,城镇板块也进入策划成果评审阶段。力争通过努力,做大做强做优以酒为基础的上中下游产业链,实现“一二三产联动、产城乡景融合”的发展格局,到2020年建成千亿园区,争创成为世界级白酒产业集群。

推动自贸红利区域共享

在新一轮开放浪潮中,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川南临港片区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统筹谋划“制度创新、产业集聚、开放发展、协同开放、服务周边”五大板块工作,围绕“海关、检验检疫、海事、金融、税务、政务服务”六大领域,突出系统集成和“首创性”制度创新,探索建成内陆自由贸易港。

在制度创新方面,《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中涉及川南临港片区的141项试验任务已推进实施139项,累计形成创新成果194项,其中22项制度被权威第三方评估机构评为全国首创,在全省推广10项,在全市推广51项。

四川自贸试验区川南临港片区深度对标世界银行标准体系,加快打造便利化、国际化、法治化的营商环境。投资方面,推行“互联网+”改革,实现企业投资办事“少跑路”。首创“企业开办小时清单制”,限时完成注册、刻章、办税、开户等企业开办流程,且行政收费零成本。组建综合服务中心、商务秘书公司,对入驻企业、重点项目提供全程免费代办服务。贸易方面,成功争取到启运港退税政策试点,顺利开行西部首班“启运港退税”直航快班,从向海关申报到海关放行仅耗时4分钟。首创“生产企业出口退税服务前置”模式,出口退税7天办结,最短达到2天。取消外汇进入“待核查账户”流程环节,为外贸企业迅速办理“收汇-结汇”,整个过程仅10分钟。金融方面,推动金融业从单纯资金融通向综合金融服务转变。目前,四川自贸试验区川南临港片区正建设泸州航运物流交易所,推进打造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监管方面,建立公共信用信息共享平台、企业信息公示平台,实施市场主体准入前信用承诺制,社会信用管理机制逐步形成。建立事中事后综合监管平台,全面实行“三段式”“双随机”监管。建立四川自贸试验区川南临港片区检察室、法庭、仲裁院等机构,法治保障体系加快完善。

开放通道畅通。东向,开行升船机“五定”外贸直航班轮每周4班,从泸州港到上海的水运时间由原来的18天缩短至12天。南向,与广州港紧密合作,实现“泸州-广州”铁海联运班列每周双向稳定开行,通过对接黄浦港、南沙港、盐田港、蛇口港等密集的国际航线,实现外贸货源“急货急走”,蔬菜、桂圆等特色农产品可直供港澳,顺利接入粤港澳大湾区。与钦州港合作,实现“泸州-钦州”铁海联运班列正式发班,通过对接钦州-新加坡天天公共驳船及钦州港至东南亚航线,积极接入环北部湾经济圈。西向,“蓉欧+泸州港”号班列现已正式开行,20天直达欧洲,在省内实现长江黄金水运通道与蓉欧快铁无缝连接。北向,俄罗斯木材通过蓉欧班列运抵泸州港分拨。

开放载体丰富。泸州港进境粮食指定口岸提质增效,成功吸引澳大利亚、美洲及东南亚的高粱、大麦、豌豆等多种进境粮食,累计进口粮食近30万吨,2018年进境粮食突破11万吨。目前,泸州市正抓紧建设进境粮食第二仓库。泸州港保税物流中心(B型)高效运转,保税中心监管货值突破27亿元,跨境电商产品突破15万票。

目前,四川自贸试验区川南临港片区积极争创泸州综合保税区,打造西部大宗商品仓储分拨中心。泸州跨境电商监管中心正式投运,是省内除成都外唯一的跨境电商监管中心,目前已完成跨境直购货物通关14万件。川南临港片区进口肉类指定查验场建成通过预验收,力争年内通过海关总署正式验收并投入运营,将成为四川省内唯一的水港进口肉类指定查验场。目前,泸州市正积极申创国家开放口岸和汽车整车进口指定口岸,进一步丰富四川水运开放平台功能。

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川南临港片区党工委副书记、纪工委书记魏蓉蓉表示,川南临港片区投资前景广阔,具有雄厚的产业基础。今年,川南临港片区拟实施产业和基础设施重点项目113个,总投资1617亿元,年度投资362亿元。

目前,川南临港片区已与自贡、内江、毕节等周边市州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建立成都、攀枝花、昆明等6个无水港,扩大区域开放合作,挂牌成立驻香港办事处,建设“一带一路”国家馆群,协同开放城市累计达45个。

新闻推荐

书写新时代履职为民新答卷 市人大常委会2018年工作综述

■本报记者李瑞莉刚刚过去的2018年,市八届人大常委会各项工作有力推进,亮点纷呈。这一年,市人大常委会积极服务大局,主动作为...

泸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泸州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