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编辑婴儿”引各方质疑 泸州博士董伟签名:我反对!

宜宾晚报 2018-11-28 11:32 大字

这两天,“世界首例基因编辑婴儿在中国诞生”的消息,成为最热话题之一。一对名为露露和娜娜的“基因编辑双胞胎”于11月诞生,这对双胞胎的一个基因经过修改,使她们出生后即能天然抵抗艾滋病。26日下午,包括西南医科大学博士董伟等在内的122位生物医学领域科学家发表联合声明称,这次试验只能用“疯狂”来形容,对此表示坚决反对和强烈谴责。

昨日上午,川江都市报记者独家采访了董伟。他认为,现阶段基因编辑难以避免存在脱靶效应,而脱靶效应可能会破坏人体中其他正常的基因,从而导致难以预期的遗传疾病风险。特别是基因编辑婴儿在受精卵时基因被编辑,导致被编辑的基因可以通过后代遗传下去,风险很大。

122位科学家联合签名反对

董伟目前就职于西南医科大学心血管医学研究所,是医学电生理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博士,主要从事神经递质释放的研究。

“26日下午,我们一个科学家的微信群里在讨论这一热点事件。大家都认为这一事件非常严重,决定自发签名予以谴责。”董伟告诉川江都市报记者,科学家们一呼百应,短时间参与签名发表声明达122人之多,声讨这项所谓研究的生物医学伦理审查形同虚设。

董伟说,CCR5 基因是HIV病毒入侵机体细胞的主要辅助受体之一。基因编辑操作的最终目的,是让艾滋病病毒感染的生物体,获得免疫感染艾滋病病毒的能力。但是,就目前报道的这起“基因编辑婴儿”事件,其父亲是艾滋病感染者,艾滋病病毒量在体内已经得到有效控制,母亲是健康人群。以目前的医疗条件和水平,通过母婴阻断等,小孩出生后感染艾滋病的几率为零。也就是说,这个事情本身,就是用正常人来做实验,不具备科学性和研究价值。同时,CCR5基因是人体免疫功能的重要成员,此前有研究在大样本统计基础上发现,CCR5基因突变会提高其他一些病毒感染风险, 比如流感等常见疾病的感染风险会增加。

“这两个本来正常的小孩成为试验品,无法预计她们的未来会经历什么,会改变什么,能否健康成长,是否有健康隐患等等。这样的研究,风险很大,即便是成功了,也没什么好处。”董伟说表示。

被编辑的基因会通过后代遗传

董伟认为,现阶段基因编辑难以避免存在脱靶效应。脱靶效应可能会破坏人体中其他正常的基因,从而导致难以预期的遗传疾病风险。在基因编辑技术还不成熟的现阶段,贸然进行可遗传的人体胚胎基因编辑,是非常不负责任的做法,应该坚决反对。在任何情况下对于人的研究,都必须慎之又慎。特别是基因编辑婴儿在受精卵时基因被编辑,导致被编辑的基因可以通过后代遗传下去,有可能导致难以预期的严重后果,风险很大。

董伟表示,此事从医学伦理的角度看,是非常有争议的。2003年12月,由中国科技部和原卫生部制定的《人胚胎干细胞研究伦理指导原则》明确规定,可以以研究为目的对人体胚胎实施基因编辑和修饰,但必须遵守14天法则。即:1、利用体外受精、体细胞核移植、单性复制技术或遗传修饰获得的囊胚,其体外培养期限自受精或核移植开始不得超过14天。2、不得将前款中获得的已用于研究的人囊胚植入人或任何其他动物的生殖系统。

也就是说,利用体外受精、体细胞核移植等技术、在研究范围内获得的人类胚胎,其体外培养期限自受精或核移植开始不得超过14天。而贺建奎这项以生殖为目的并进行了一个妊娠周期的试验研究,已经明显违反了这项规定。目前此项研究涉及的相关单位,深圳和美妇儿科医院、深圳市卫计委、南方科技大学都有发声。深圳市医学伦理专家委员会已启动对深圳和美妇儿科医院伦理问题的调查。

作为一名科学研究者,董伟表示,基因编辑技术飞速发展,科学家们有责任、有义务对生命科学、生物医学进行探索和研究,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但是,科研人员应遵守相关规定,并接受严格监督的前提下进行,不能违背科学的要求、超越法律法规的规定,脱离监管的范围。

新闻推荐

泸州司法行政营造自贸法治环境

本报讯(王良洪)20日,泸州市司法局局长辜继杰率队到中国(四川)自由贸易实验区川南临港片区,调研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建设工作。...

泸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泸州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