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蚌槽村脱贫路越走越稳

四川农村日报 2018-11-27 06:47 大字

蜂糖李种植户正在管理修枝。王超明 摄

□王超明 陈学强

“几年前,我们村没有一个产业。大部分贫困户仍居住在危房里,群众虽然日夜操劳,但日子仍然过得非常拮据。现如今,产业发展起来了,部分脱困户已经发展种养致富……”谈起村里的新变化,11月12日,纳溪区上马镇海蚌槽村党支部书记朱双均如数家珍。

海蚌槽村是一个岩区村,自然条件较差,基础设施落后、缺乏产业支撑。2014年,全村有67户194人生活在国家划定的贫困线以下,46户贫困户居住在D级危房里。经过几年发展,该村危房改造工作基本完毕,群众种植蜂糖李1000余亩、桢楠3000余亩、茶叶1000余亩,年出栏生猪上2000头、林下鸡1万余只……村民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贫困群众居有其屋

“如果不是朱支书帮我,这辈子我都别想住进新房。”虽然时间已过2年,只要谈及现如今的新生活,海蚌槽村脱贫户肖正元仍然念念不忘。肖正元一家有2个人,住在上世纪60年代修建的土坯房里,年近八旬的他患有哮喘病,需要长年吃药,没有经济来源,仅靠几亩薄田维持生计。2015年,朱双均多次来到他的家里,与他商量改造危房相关事宜,但身无分文他只能一个劲摇头,打起了退堂鼓。

“没有启动资金,我先借你1万元给你垫起,不够我再借给你。”朱双均说,老实本分的肖正元担心今后没有钱还,经过反复多次做思想工作后,他才同意进行危房改造。

请挖掘机推路、平场、赊材料、联系施工队,带领村社干部帮忙转运材料,朱双均全身心投入到肖正元的危房改造之中。房子建好后,朱双均又联系人帮忙打水井、买抽水机,解决了肖正元饮水难问题。

目前,海蚌槽村46户危房已完工42户,余下4户预计年底前改造完成。

发展产业致富奔康

11月12日清晨,海蚌槽村3组脱贫户古帮林早早地把10余只土鸡装进笼子里,等客户前来取货。

古帮林说:“2015年,朱双均主动对接帮扶部门,给我们每个贫困户发放了30只鸡苗和30只鸭苗作铺垫,现如今,我的养殖规模越来越大,觉得生活越来越有奔头。”

2015年,基于海蚌槽村实际,村里规划了短期、中期、长期产业,在传统种植的基础上,鼓励群众发展土鸡、土猪等养殖,发展特色经果林和桢楠等经济价值较高的作物,经过几年发展,成效明显。

“要注重给蜂糖李树整形,施足农家肥,明年的收成才会更好。”11月9日,朱双均来到海蚌槽村2组脱贫户张金银的果园里,向他传授蜂糖李管理技术。

脱贫户张金银一家4人,因病因残致贫,2015年,朱双均鼓励张金银栽种了5亩蜂糖李,明年将大量挂果。朱双均说,只要有空闲时间,他就会来到张金银等种植大户地里查看蜂糖李管理情况。

“我栽种的3亩萝卜长势良好,预计可以卖6000来块钱!”海蚌槽村15组脱贫户张家宽说,由于岩区萝卜水分足、口感脆甜,到收获时,提前预订好的客户都会把车开到地里来收购。

“饲养家禽,半年见效;发展蜂糖李、茶叶,三年投产;栽种桢楠,虽然时间长,但效益非常好。”朱双均说,近年来,海蚌槽村坚持“以短养长,长短结合”发展思路,拓宽了群众的增收渠道,脱贫之路走得越来越稳。

新闻推荐

一群中年人的“兴趣班” 泸州这群“半路出家”的国画爱好者在画画中重新“实现自我”

学员们在交流画作一说起兴趣班,大多想的是孩子们的课堂。黄莺也是这么想的,她想学国画,但寻遍泸州没有成年人的培训班。...

泸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泸州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