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旅结合 打造康养旅游小镇 纳溪区白节镇乡村振兴小记

泸州日报 2018-10-24 09:10 大字

■付久焱 本报记者 李界

近日,纳溪区白节镇组织大旺片区群众开展培训大会,对竹荪、大球盖菇的种植技术等进行培训,提高当地群众的农业技术水平,充分利用当地竹资源,深度促进产业发展。

像这样的培训,在白节镇还有很多。近年来,白节镇抓住省重点小镇、特色小镇发展机遇,深入挖掘旅游资源、自然资源、地理优势,做好产业结构优化,延长竹产业链,深度挖掘旅游产业,营造和谐发展环境,推动乡村振兴迈上新台阶。

延伸产业链

实现农业园区化

“干竹荪一斤能卖两三百元,一亩收益可达两三万元,非常可观。”近日,记者走进白节镇回虎村,村党支部书记龙朝贵介绍说。近年来,在种植户冯再国等村民的示范带动下,村里提供种子、技术、原材料等,竹荪种植户由原来的两三户发展到今年的12户,面积上百亩。“9月请专家现场开展技术培训,有八九十人参培,来年种植面积将进一步扩大。”龙朝贵欣慰地说,因为竹荪种植后要歇地,目前已考察在歇地期间种植黄精,实现“种一年竹荪,种三年黄精”,最大效益发挥土地价值。

白节镇属于深丘浅丘结合带,依托丰富的竹资源,引进竹韵公司等龙头企业,发展竹家具、竹筷等竹工艺品。该公司每天消耗原竹约60吨,带动当地约1000名群众务工或卖成竹增收。同时,组建专合社,通过外出学习参观,发展竹下产业,如养鸡、种植中药材、食用菌等。竹笋作为大旺片区的特产之一,一直以来备受青睐,“大旺冬笋”正申请地理商标。为延伸竹产业链,白节镇还修建冻库,将竹笋进行保鲜,错季销售增收,同时发展竹笋加工,生产玉兰片。

产业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白节镇高位谋划产业发展,根据论证考察,开展土地流转,团结村发展油菜产业,青风村发展水果产业,金田村、龙塘村发展花椒产业,新桥村、来龙村发展猕猴桃产业,大力实施种养循环,提高生态效益,最终实现农业园区化。

挖掘优势资源

推动康养旅游业发展

漫步在大旺竹海,楠竹郁郁葱葱,错落有致分布在山间,呼吸着沁人心脾的新鲜空气,身心格外放松。在白节镇,人们感受充足的负氧离子、赏竹、泡温泉。

近年来,白节镇以发展康养旅游业为目标,强力推进“以云溪温泉为核心,大旺竹海、山画山风景区为两翼”的旅游战略。

大旺竹海依托546国道,与招商引资企业合作,共同打造大旺竹海文旅产业开发项目,其子项目竹种园项目完成验收,天竹源农庄荣获四川省乡村旅游特色业态经营点养生山庄称号,大旺竹海森林自然教育基地荣获2018年度四川省森林自然教育基地。

山画山艺术乡村综合体项目计划投资2000万元,现已完成观光电梯、丛林穿越等旅游项目前期相关手续办理,规划打造天鹅湖周边400余亩土地为休闲度假景区。万果田园综合体项目与西南大学积极开展校地合作,流转土地1000余亩,栽种名优水果800余亩。

随着云溪温泉——大旺竹海——山画山等旅游项目的推进,白节镇推行“林+游”模式,以竹海、负氧离子、绿色环境、湿润空气和适居温度为基础,大力开展森林休闲、森林旅游、生态养生,促进林农增收致富,推动全镇生态旅游发展。

打造近郊观光线

提升旅游项目品位

位于回虎村三组的天竹院,可吃农家饭、住农家院,能接待两三百人,夏天客流量大,不少游客前去避暑,这让尝到甜头的喻永德一干就是五六年,规模不断壮大。近年来,白节镇依托农业、旅游产业,大规模发展农家乐,带动村民就近就业和增收。

白节镇利用自身区位优势,抓住国道546、泸州市“环赤水”旅游区和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建设机遇,以交投集团、绿城置业文旅康养等项目为突破口,完善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大力开发生态康养旅游景点,着力打造城市近郊生态观光环线,形成川南精品特色游最佳线路。

在高位谋划的同时,白节镇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先行”招商原则,保质保量、有序地推进546国道白节段项目进度,完成农村公路建设和大旺林区生产便道建设,加快对全域旅游的交通、民宿、生态农庄、旅游厕所等配套基础设施和旅游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

目前,白节镇正申请建设中型水库,打造更优质的旅游资源,最终实现温泉、竹海、湖泊串联周边景区,提升旅游项目品位,努力使全镇呈现出产业兴旺、环境优美、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生活富裕的喜人局面。

新闻推荐

泸州北方公司5个青年科技创新项目通过验收评审

本报讯(蒋燕妮记者蔺艳霜)10月16日,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北化集团在泸州北方公司组织召开“2016年度青年科技创新专项项目”...

泸州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泸州,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