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泸州的风一起走来 简评曾志明诗歌《风过泸州》

川江都市报 2018-10-18 16:59 大字

◎ 徐潋

诗歌的语言表达,可以说“风”是一个象征,可以说“秋”是一个丰收的主体。我历来主张:诗歌的张力是以表达技巧和框架来承载或支撑内容空间的,而其中技巧以“比”(比喻、对比、排比、比拟)等手法为主。曾志明的《风过泸州》(《川江都市报》,2018年10月10日,第15版)这首朗诵诗,就基于此。据此,我从以下两个方面谈谈这首诗歌。

1、《风过泸州》以比赋、排比手法建构“立体”之诗。作者以“我不知道泸州的风”作为分层设问,而且有多句,形成“复沓”的表现手法。诗歌的主体以“新娘”“新郎”为拟人的载体,把泸州的变化赋予人生“结婚”的历程。把泸州城市面貌比拟为“女子”,把泸州文化“因子”为“新郎”,这二者的关系构成泸州城市建设的“软件”和“硬件”两个层面,并给予读者(听众)“婚礼”的乐章,正如“女子”的“秀发”到“待嫁”,作者在此却以排比的句式铺叙“女子”在各要点风景区里的婆娑之姿,以及用“歌喉”如“新郎”为比喻来铺叙泸州建设的强健推进与文化历史,同时抬起“酒”的高度,与之构建成泸州“立体”的发展态势,随后作者以泸州各条战线的人民大众 “创建文明城市”的成果构成诗歌的精神,突出泸州的主旋律。因而这诗在结构上也就具有其独特的新颖性。

2.《风过泸州》所支撑内容的张力。

首先,“风过泸州飘酒香”这句话在泸州很有名,有许多人为此写了许多“对联”;当然还有歌曲《风过泸州带酒香》,在其开头的“我在巴山之上仰望,仰望两千年的时光”就表达了泸州历史的悠久和文化的厚重。

泸州不仅是因酒而闻名天下,而且有非常深厚的文化底蕴,如杜甫、苏轼、杨慎等历史文化名人也曾客居“泸州”,所以泸州就不仅仅只有“酒”了。近年泸州所办的“国际诗酒文化大会”就是一个很好的佐证。

另外,从语言所表达内容来看,“风过泸州”后面带有一个词,如带“飘酒香”等词语,那么它就有了“所指”的内容。例如,在《风过泸州》序诗里“大风起兮白云开,天生泸州款款来”中的“大风起兮”,这是化用刘邦的《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刘邦的这诗本来只有短短的三句,开头就直抒胸臆,雄豪自放,也显示出刘邦的踌躇满志,而志明化用到其诗的序里,并且用“天生”一词修饰“泸州”,这样更加表现了作者对泸州充满自豪感和自信力。

于是在诗里,作者以“二面性”形式把泸州可喜的变化和发展的现状展现出来, 如“两江四岸百里柳行”总领,用“在忠山的林间徘徊/在张坝的树下徘徊/在张船山的船头徘徊/在杨升庵的酒杯中徘徊”等铺叙开来,展现泸州近年来“绿化”城市的面貌,也用排比的手法来增强诗歌的气势,加强诗歌朗诵的旋律。

泸州白塔,又叫报恩塔,与钟鼓楼都是泸州的文化载体。人们在这厚重的历史中,感受到泸州文化的“基因”,泸州还是一座“革命”之城,如诗歌中的“向恽代英的薪火走来/向刘伯承的旌旗走来”。

正是如此,泸州才会有“从水井沟出发/从花园路出发/向城西走来/向城东走来/向城北走来/向城南走来”。泸州,一座大都市即将形成!这样就突出了诗歌的思想内涵,并且加重感情,也有了层次感,为听众(读者)起到提示作用。所以“风过泸州/岂只就是酒香”,因为“只有那一座座建设中的新城——/自贸区、高新区、工业园区、酒业园区/风风火火中还有酒的气概/只有那一个个茁壮生长的农村——/蔬菜基地、水果基地、菜花基地、高粱基地/热热闹闹中才有酒的豪迈”。由此,诗歌在张力作用下所表达的内容而承载更多的内涵。

可见,诗歌也有诗歌的味道和力量。我们从中感受到了“魅力酒城”和“美丽泸州”,因为“知道我的情趣和物的姿态交感共鸣,才看出美的形象”。

正因为如此,就是改革和创新的这种“风”把泸州带进了新时代。

新闻推荐

欢乐过节 感受温暖 84位老人集体过生日

15日,市福利院的84位老人集体过生日。本报记者牟科摄■本报记者朱虹15日上午,是市福利院第四季度生日同乐会,84位老人集体过...

泸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泸州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