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快速检测点覆盖全市、孕产妇艾滋病检测率近100% 、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形式多样 泸州市全面加强艾滋病防治工作

泸州日报 2018-10-17 09:09 大字

■费宁 本报记者 刘墨

艾滋病是全世界面临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近年来,泸州市不断强化“宣传教育、综合治理、监测检测、治疗服务、母婴阻断、分类指导”六项关键措施,落实“组织领导、协调配合、经费保障、队伍建设、督查考核”五项保障,积极探索创新防治新模式,形成“政府主导、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综合防控格局,全市防治工作有序推进。

艾滋病快速检测点覆盖全市

为进一步扩大筛查范围,有效发现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泸州市进一步加强艾滋病检测机构服务能力建设。截至今年9月底,全市共建立艾滋病抗体检测确证实验室2个,艾滋病快速检测点增加到204家,实现乡镇、街道100%全覆盖,筛查实验室增加到28家。

同时,市政府调整完善艾滋病防治工作议事协调机构,定期召开会议,及时研究解决防治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和困难。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防治技术机构认真落实艾滋病防治“一把手”负责制,成立艾滋病防治管理办公室,进一步加强艾滋病防治工作。

孕产妇艾滋病检测率近100%

艾滋病流行与人的行为、社会环境等诸多因素密切相关,泸州市多措并举,积极开展艾滋病预防和控制。

强化综合干预工作,积极采取同伴教育等方式开展干预检测工作。落实“逢婚必检”“逢孕必检”“逢阳必阻”工作措施。各级妇幼保健机构统筹婚前医学检查、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增补预防神经管缺陷,预防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项目和避孕药具发放工作,探索“一站式”综合服务模式,强化妇幼政策宣传,全市婚检率达95%,孕产妇艾滋病检测率为99.99%。同时,公安部门保持严打高压态势,进一步加大涉黄涉毒犯罪打击力度。

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形式多样

泸州市各级各部门坚持把宣传教育作为艾滋病预防控制的重要环节,加强对社会公众的宣传教育,强化宣传教育针对性和实效性。

利用公交车车载视频,持续开展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100%覆盖城乡公交车。工商、住建、食药监、旅游等部门通过LED显示屏、展板、宣传栏等形式,在集贸市场、工地、药店、景区等开展艾滋病核心知识宣传。

充分发挥广播电视、报刊、展板、互联网等载体作用,利用“世界艾滋病日”“国际禁毒日”以及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法律七进”等活动,针对全社会不同人群开展形式多样的艾滋病防治政策及知识宣传教育,培养市民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自觉参与艾滋病防治工作。

将艾滋病防治健康教育融入乡村振兴战略统筹实施,利用“院坝会”“农民夜校”等,开展艾滋病防治知识大巡讲,实现乡镇(街道)全覆盖,形成健康好风气。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私有(个体)经济组织等将艾滋病防治知识纳入本单位健康教育重要内容。同时,艾滋病防治被纳入市、县(区)级党校、行政院校、干部学院有关培训内容,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的思想认识,促进做好相关工作。

新闻推荐

便民伞彰显文明 有借有还透着诚信

■本报记者王梅下雨天,在屋外找一把伞救急,方便吗?泸州市还真的有这样的服务点。这些便民伞有借有还,从未丢失。“市民需要用...

泸州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泸州,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